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語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巢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6日深入巢湖市黃麓鎮合群村和鳳凰山街道向陽社區,開展為期一周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抓手,通過創新形式、豐富內容的活動設計,在基層群眾中架起語言溝通的橋梁,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
校地協同:量身定制推普方案
實踐團在籌備階段就與當地村(社區)兩委建立深度合作機制。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精準把脈:合群村兒童普遍缺乏普通話啟蒙環境,村民日常交流以方言為主;向陽社區雖有一定普通話基礎,但家庭場景仍存在“方言依賴”現象。針對這些痛點,團隊特邀文學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骨干教師文春鳳擔任指導專家,創新設計“推普小課堂”“象棋語言角”“繪話家鄉”等特色活動,形成“專業引領+趣味互動”的推普新模式,確保活動既有實效性又具吸引力。

童聲筑夢:讓普通話在基層生根發芽
在合群村的文化活動室,志愿者們化身“推普小老師”,通過繞口令擂臺賽、詩歌朗誦會、情景對話等寓教于樂的形式,幫助孩子們矯正發音、提升表達能力。象棋桌前,“馬走日、象走田”的規則講解成為生動的語言課堂,孩子們用普通話熱烈討論棋局,既鍛煉思維又增強表達自信。在“紙飛機載夢”環節,孩子們認真寫下“我想當老師”“我要說好普通話”的美好愿望,讓夢想隨著五彩紙飛機翱翔藍天。

向陽社區活動中心內,文春鳳老師帶領實踐團成員以“看病問診”“視頻通話”等生活場景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講解普通話的實用價值。居民們跟著老師反復練習“n”“l”等易混淆發音,現場笑聲與掌聲此起彼伏。在“繪話家鄉”活動中,孩子們用稚嫩但標準的普通話描述畫作:“這是村里的新路燈,晚上亮堂堂的”“社區花園有蝴蝶,我每天去看”……質樸的語言中飽含對家鄉的深情。

推普碩果:從語言工具到情感紐帶
活動結束時,合群村的孩子們送上親手繪制的“我們一起說普通話”涂鴉畫,社區居民主動分享“跟著孫子學拼音”的家庭趣事。這些溫暖瞬間,生動詮釋了推普工作已從單純的“語言工具”升華為緊密聯系城鄉的“情感紐帶”。當村民用普通話自豪地講述家鄉變化,當兒童用標準音深情誦讀詩歌,共同語言的魅力正凝聚起文化認同的強大力量。

據統計,此次實踐活動累計服務群眾100余人次,發放推普資料和調查問卷近200份。巢湖學院文傳學子以專業素養和青春熱情,讓普通話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催化劑”,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新動能。(文/陶祖輝 圖/何雨凱、施星宇 初審/沈潔 復審/孫冰 終審/袁鳳琴 發布/沈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