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巢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普通話推廣,加強人民聯系”鄉村振興實踐團于7月7日至10日在含山縣陶廠鎮開展了為期四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安徽省級普通話測試員施小瓊老師帶隊,漢語言文學等專業的十多名師生共同參與。

多維調研把脈語言需求
7月7日,實踐團采取“點面結合”的調研方式,在鎮政府便民服務中心、農貿市場、文化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立調研點,同時深入2個行政村開展入戶調查。調研采用“問卷+訪談+觀察”三位一體的方法,重點考察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群體的普通話使用現狀。據統計,本次活動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50份,開展深度訪談3余次。調研數據顯示,當地40歲以上居民普通話使用率不足30%,青少年群體存在“聽得懂但說不準”的現象。


創新教學激發語言興趣
7月8日,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實踐團精心設計了“1+N”推普教學模式。“1”是指一個核心課程體系,包括普通話發音訓練、日常用語學習等內容;“N”是指多個特色活動模塊,如近義詞,近形詞大闖關游戲等。在陶廠幼托園,團隊成員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動畫演示、繞口令比賽等形式,讓30余名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普通話發音技巧。其中一位三年級的小朋友表示:“老師教的‘普通話發音注意事項’讓我明白了如何正確發音,以后我要堅持說好普通話。”


精準服務助力語言提升
7月9日至10日,實踐團根據當地實際需求,開展分層分類的語言服務:面向中老年群體,重點培訓日常交際用語;面向青少年,強化標準發音訓練;面向商戶和務工人員,側重職場用語教學。在陶廠鎮,團隊為部分商戶經營者開展“旅游普通話”指導,針對當地留守兒童開展“普通話伴成長”結對幫扶活動。居民王大姐感慨道:“原來普通話這么重要,以后接待外地客人再也不怕溝通困難了。”


通過幾天的實踐活動,巢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普通話推廣,加強人民聯系”鄉村振興實踐團助力陶廠鎮推普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深刻認識到推廣普通話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文/劉雅彤 圖/李濮雪、祁雪、蔡蘇飛 初審/李陳 復審/孫冰 終審/袁鳳琴 發布/孫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