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學與傳媒學院蘇悟森博士在《文學遺產》上發表獨立署名文章《論陶詩的造語藝術》,這是我院中國語言文學重點建設學科的又一項標志性成果。
文章提出陶詩沖淡中自有巧致,得益于其造語之工。陶詩巧妙運用形容詞、動詞、疊詞、虛詞及正反“對言”詞組,形成天然活妙的構詞藝術。通過對言明理、對偶完形、頂真貫意、否定寓志、問句引思,形成跌宕昭彰的造句藝術。“簡”是陶詩語言的基本特征,由這一特征而自然引發的“遒”,是陶詩客觀存在但又被長期忽視的一種風格形態,語簡格遒是陶詩語言與風格內在關聯機制的重要表征。文章對推進陶淵明詩歌的語言藝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文學遺產》創刊于1954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為AMI權威期刊,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國際漢學界也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權威性。 (文/吳強 初審/王宇明 終審/彭正生 發布/施小瓊)

《文學遺產》鏈接:http://literature.cass.cn/jgsz/bjb/wxycbjb/202305/t20230505_5626708.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