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安徽省作協主席許春樵應邀主講文學與傳媒學院第5期“湯山文學講壇”,以“想象與重建”為主題,闡發了他對文學敘事與想象的看法,分享了他個人創作的經驗。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彭正生教授主持講座。

講座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許春樵闡釋了文學與生活的關系。他認為,文學與生活之間所建立起的,不是物質關系,而是精神的、心靈的情感關系。具體來說,文學家在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要處理好向內還是向外、寫人還是寫事、寫歡樂還是寫憂傷、寫個性還是寫共性的關系。許春樵認為,外在的故事只是文學的載體,內在的心靈震撼與情感沖擊才是文學的目標;寫事只是表象,寫人才是根本;悲劇能激發讀者崇高感獲同情感,更能凈化心靈;好的文學家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語言、敘事和風格。
下半場,許春樵談論了文學的技術性問題。他認為,文學的語言是非日?;男揶o性語言,經由充分的情感過濾和精神凝結而形成,其理想狀態是陌生化;文學創作要寫出有難度的生活、打破內在的平衡關系,文本里的人物、情節、細節就要有戲劇性;文本的結構是敘事文學的重點,要能夠形成自足性的結構空間;細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決定作品質量的關鍵要素。
彭正生在主持講座時表達了對許春樵主席做客“湯山文學講壇”的感激之情。他指出,許春樵主席是一位有理論的小說家,演講旁征博引、生動風趣、妙語連珠;本次講座凝結了許春樵主席豐滿厚實的創作經驗,既有理論高度,也有思想深度,更有強烈的實踐指導意義。(文/余一力 圖/施小瓊 初審/王宇明 終審/彭正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