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著名詩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省文聯主席陳先發來巢湖學院調研。省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云,省文學藝術院副院長何冰凌,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余同友,《詩歌月刊》編輯部主任陳巨飛陪同調研。學校在第一會議室召開文學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座談會。

座談會前,黨委書記周峰,黨委副書記、院長張莉親切接見了陳先發一行。

張莉代表學校對陳先發主席一行來校調研表示熱烈歡迎。張莉指出,巢湖學院堅持“地方性、應用型、有特色、高水平”辦學定位,堅持“扎根合肥市、服務環巢湖、面向長三角”發展方向,積極服務支撐安徽省“三地一區”建設,對接省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張莉表示,學校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和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建設發展,鼓勵與支持文教學院按照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總體部署,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的水平、質量和內涵,懇請省文聯在專業人才聯合培養、平臺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

陳先發以“文學之于時代”為題做主旨講話。他以陳忠實《白鹿原》、許春樵《下一站不下》等作品為例,闡釋了文學之于時代的意義。陳先發指出,新文化運動以來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意義,深刻地改變了全球文明的格局,為誕生偉大的文學提供了豐富資源。他認為,文學賦予歷史以體溫、血肉和活力,沒有文學參與的歷史,只是干巴巴的抽象概念。文學應該處理人與社會和時代的關系,呼應歷史、社會結構的變化,讓時代在文學語言里鮮活地保存下來。陳先發指出,文學的表現往往滯后于時代的潮流,大學生要廣泛閱讀文學經典,要帶著敏感的心感受生活的細節、感受生命的律動,要深入思考與研究時代,體認到寫作的責任,反映出時代的世道人心。他期待越來越多的新銳力量參與安徽文學的新發展,為創造“文學皖軍”的新輝煌作出貢獻。
座談會上,文教學院教授、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文學評論專委會秘書長彭正生介紹了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和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計劃與工作設想,省文聯和學校與會專家代表圍繞培養文學卓越人才、建立“作家進課堂”機制、共建研究基地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并達成了初步共識。(文/潘晨晨 圖/王震宇 審/彭正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