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qū)人民。要把先輩們的英雄故事講給大家聽,講給年青一代聽,激勵人們堅定不移跟黨走,為實現(xiàn)美好生活而奮斗?!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青年一代的囑托,也是“體”悟文旅實踐團此次“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的目標。7月7日至10日,大別山麓晨光熹微,巢湖學院“體”悟文旅實踐團深入“將軍故里”河南省新縣,通過問卷調(diào)研、場館探訪、政校對話、田野實踐四維聯(lián)動,解碼革命老區(qū)“體育+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密碼,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晨昏廣場:銀發(fā)浪潮里的體育溫度
清晨五時,新縣廣場的薄霧尚未散盡,太極拳的起勢已劃破寧靜。實踐團成員穿梭于晨練人群,展開首輪問卷調(diào)研。金色朝陽下,58歲的李大爺抖動手腕,彩帶龍如游龍翻飛;非遺武當拳傳承人身姿矯健,引得圍觀群眾陣陣喝彩?!拔覀冞@的人,就喜歡在這鍛煉身體,體育氛圍非常到位,我還參加了半馬拉松比賽呢!”舞龍隊隊長阿姨抹去汗水,指著智能漫步機笑道。當實踐團盧文俊、黎巧巧等成員發(fā)現(xiàn)多位老人揉著酸痛的肩膀時,當即開設“運動防護微課堂”,演示肩頸拉伸技巧。圍觀群眾紛紛跟練并感慨道:“娃娃教的法子比膏藥管用!”




紅館尋根:當體育基因邂逅革命薪火
烈日灼灼,實踐團踏入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在鐫刻“28年紅旗不倒”的浮雕墻前,隊員們發(fā)放“紅色教育與體育融合”問卷,意外發(fā)現(xiàn)展柜中磨損的草鞋與大別山露營公園“模擬長征路”的登山鞋形成時空對話。


在博物館基本陳列展區(qū)《風云大別山》里,實踐團成員重點考察了1932年5月鄂豫皖蘇區(qū)第一屆體育運動會的歷史資料。據(jù)記載,此次運動會匯聚300余名運動員,競賽項目涵蓋田徑、球類、軍事技能三大類。其中跳高、跳遠、單杠、雙杠等現(xiàn)代體育項目與手榴彈投擲、刺殺、爬山、臥倒等軍事訓練項目同臺競技,彰顯了“強體魄以衛(wèi)家國”的辦賽宗旨。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新集市運動員劉瑞清、高德旺分獲女子500米與男子100米獎項,印證了蘇區(qū)對婦女解放與全民體育的先鋒實踐。



政校共謀:頂層設計照見融合新徑
與新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座談會處處彌漫著思維碰撞的火花。局長王巍展開“紅綠古”三色發(fā)展藍圖:“十年建成健身步道218公里,紅色體育設施覆蓋12鄉(xiāng)鎮(zhèn)?!彼貏e強調(diào),新縣2024年接待游客1398萬人次,其中紅色旅游占比92.5%,體育正成為文旅融合新引擎,并補充道:“7月22日,新縣將在將軍山舉行大型影視特技特效紅色實景演藝《紅旗不倒大別山》,是新縣對自身紅色文化的自信,也想讓更多中國各地的人們看到新縣的‘紅旗不倒’?!?/p>


實踐團指導教師杜銳也發(fā)表自身感想:“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縣的紅色文化,領悟到了‘28年紅旗不倒’的紅色精神,也體會到新縣人們對自身紅色文化的自信和新縣文旅體發(fā)展融合的成果。”這場座談會讓大學生觸摸到政策落地的脈搏——鄉(xiāng)村振興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步步為營的扎實行動。

山野課堂:長征路變身全民健身地標
大別山露營公園的調(diào)研將實踐推向高潮。攀巖墻上嵌著“飛奪瀘定橋”鐵索,孩童負重穿越“草地沼澤區(qū)”時發(fā)出驚呼?!安仍诨蝿拥哪景迳希哦t軍有多難!”隊員陳文諦完成障礙挑戰(zhàn)后渾身濕透。


更令人驚嘆的是全齡運動生態(tài):彩虹登山跑道蜿蜒入林,籃球場與羽毛球場依山而建,紅色主題健身器材點綴其間。公園負責人揭秘設計理念:“市民扣籃時,會想起許世友將軍的‘大刀精神’!”這種將歷史記憶植入體育基因的巧思,正是新縣文旅體融合的靈魂。
信仰淬煉:將軍故里的精神洗禮
許世友將軍故里松柏肅立。在陳列著大刀的展柜前,團隊成員凝視著將軍“忠勇為國”的手書。故居石墻上彈痕猶在,無聲訴說著“三跪慈母”的鐵漢柔情。“將軍每日練武的石鎖重達百斤”,講解員話音未落,體育教育專業(yè)李金山感慨萬千:“這比健身房器械更有歷史重量!”


短短數(shù)日的新縣之行,如同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課”。巢湖學院的學子們以體育之“眼”,洞見了這片紅土地上流淌不息的精神血脈;以文旅之“鏈”,探尋了革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生活交融共生的創(chuàng)新密碼。實踐團記錄的不僅僅是晨霧中翻飛的彩帶龍、博物館里塵封的草鞋與運動會的獎狀、露營公園里孩子們踏過“沼澤區(qū)”時的驚呼,更是一種薪火相傳的信念——“28年紅旗不倒”的鋼鐵意志,正化作全民健身的昂揚活力,融入鄉(xiāng)村振興的時代征程。


青年當如是,實踐出真知。“體”悟文旅實踐團用雙腳丈量信仰的厚度,用專業(yè)擦亮老區(qū)的底色,以青春足跡印證了革命薪火,正通過體育這條活力紐帶,在新時代的鄉(xiāng)村熱土上熊熊燃燒,照亮著更具生命力、更富吸引力的振興之路!(文/張譽欣 圖/李金山、黎巧巧等 初審/杜銳 復審/朱春花 終審/宋明友 發(fā)布/杜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