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安徽省潁上縣第七中學迎來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體育盛會——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指導,安徽省體育局、省教育廳、共青團安徽省委聯合主辦的“2025年體育支教志愿服務冠軍進校園活動”在此舉行。巢湖學院體育學院選派的20名支教學生,以扎實的專業能力和教育熱忱,成為活動中的焦點。此次活動中,許海峰、張常寧、朱雪瑩等7位奧運冠軍及體壇名將首次集體走進支教一線,不僅為鄉村青少年點燃體育夢想,更以行業頂尖標準對巢湖學院支教團隊的教學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充分體現了我校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獲得國家級認可。支教活動受到中央電視臺CCTV-5、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體育報、安徽省體育局、安徽學聯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2025年體育支教志愿服務冠軍進校園活動”開幕式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代表在“2025年體育支教志愿服務冠軍進校園活動”開幕式上發言

“2025年體育支教志愿服務冠軍進校園活動”開幕式合影
冠軍聯袂:頂尖標準檢驗育人成色
本次活動匯聚了射擊、排球、擊劍等領域的7位冠軍導師,規模與專業度、影響力均創下歷史紀錄。他們深入潁上縣第七中學,通過示范課、技能指導與成果評估,全方位檢視支教工作。“這群年輕人用專業與熱忱,詮釋了新時代體育教育者的擔當”是冠軍導師們對支教學生的綜合評價。奧運冠軍張常寧在觀摩支教課堂后表示:“學生們設計的‘分層教學+興趣拓展’模式,將女排精神融入課堂,既科學又有溫度。”擊劍世錦賽冠軍張亮亮更稱贊巢湖學院志愿者“將傳統武術與現代訓練結合,展現了體育教育的創新力”。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正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采訪

巢湖學院體育學院老師和體育支教學生與奧運冠軍張常寧合影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與全國冠軍徐杰、倪玉霞合影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與世界冠軍張亮亮合影
支教實踐:從技能到精神的立體化深耕
巢湖學院支教團隊立足鄉村教育實際,以“專業賦能鄉村”為核心,開發出“分層教學+興趣拓展”的特色模式:針對低年級學生設計“游戲化體能課”,將跳繩、障礙跑轉化為闖關挑戰;為畢業班定制“中考體育攻堅計劃”,通過動態監測提升達標率;將“熱身跑”升級為校園定向越野,通過分層訓練提升學生體能,并在籃球賽中融入心理激勵策略,助力學生完成逆轉,生動詮釋“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更開設舞龍、太極等非遺體育課程,讓95%的受教學生首次系統接觸傳統體育文化。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正在帶領學生做廣播體操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正在上體能課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正在上排球課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學生正在帶領學生做課前熱身活動
育人體系:三維鍛造應用型體育人才
本次支教實踐不僅是檢驗“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社會責任”三維育人體系的試金石,更是踐行強國有我教育和深化社會責任擔當的加油站。數據顯示,支教團隊中80%成員持有國家級裁判或教練證書,100%通過學院獨創的“鄉村體育教學能力認證”。這一成果的背后,是學院長期堅持的“雙導師制”——校內教授與行業冠軍聯合指導,確保學生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創新能力。
深遠意義:體育成為鄉村振興的活力紐帶
當冠軍導師與支教學生共同帶領鄉村少年完成體操展演時,體育的育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此交匯。巢湖學院體育學院始終堅持“重德技之本 強實踐之能”,以培養“優秀的體育文化人”為育人目標,不僅要培養運動技能的傳授者,更要培養體育精神的播種者。學院充分發揮“校-地、校-校、校-社”多方協同聯動的作用,將支教項目拓展為涵蓋師資培訓、課程研發、賽事組織的長效平臺,讓體育真正成為激發鄉村教育活力的突破口。近三年,巢湖學院93.7%的畢業生投身基層體育事業,超六成扎根鄉村教育,成為體教融合的中堅力量。

體育支教學生出征前與學院領導老師在巢湖學院門口合影

巢湖學院體育學院領導老師看望支教學生并在活動現場合影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活動受到中央電視臺CCTV-5報道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活動受到人民日報報道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活動受到新華社報道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活動受到中國體育報報道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活動受到安徽省體育局轉載報道

巢湖學院體育支教活動受到安徽學聯轉載報道
此次7位冠軍的集體認可,不僅是對20名支教學生的褒獎,更是對巢湖學院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權威背書。從課堂到田野,從技能到精神,巢湖學院以行動證明:體育教育的價值,在于以專業點亮希望,以情懷滋養成長,最終讓體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澎湃力量。(文/杜銳 圖/體育支教學生、各媒體供圖 初審/楊葉紅 終審/趙勝國 發布/杜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