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雨,男,漢族,安徽淮北人,2020年6月畢業于巢湖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同年參加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服務項目,曾服務于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期間獲得2021-2022年度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優秀”等次,被皮山縣團委評為“優秀志愿者”“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22年8月服務期結束后留疆工作,現就職于新疆塔城地區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科。

一直在追求 從未敢忘卻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為別人撐一把傘。出生在皖北平原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他,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接受著國家資助資金,一心想要回饋社會。步入大學,食堂門前紅色條幅上懸掛的“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幾個字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顯得格外亮眼,一顆奉獻邊疆的種子,也悄然扎進了心中。2019年一場西部計劃志愿者宣講會,更是直擊內心深處。畢業前夕,周思雨毅然報名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經過層層選拔,從眾多參選者中脫穎而出。
2020年9月,周思雨懷揣著夢想,積極響應團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和來自安徽省各個學校的志愿者共同踏上了從阜陽到烏魯木齊的K595次列車。一路上,他們互相介紹著自己,聊著對新疆志愿生活的憧憬。火車經過皖北平原、關中平原、黃土高原,進入甘肅境內時,他們還遇到了一位援疆干部,通過聊天更是給他們即將在新疆的生活打開了新的大門。

投以木桃 報以瓊瑤
周思雨被分配到和田地區皮山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接手語文教學工作,體育教育專業出身的他,剛開始壓力確實很大。但當聽到學生們拗口的普通話,看到他們對知識渴望的眼神時,周思雨深感責任重大。因為語言基礎比較薄弱,溝通交流都成問題,為了更好地融入孩子們心中,周思雨入鄉隨俗,讓學生給自己取了新疆的名字——阿力木江。自此以后,“阿力木江老師”便在學生中傳遍開來,辦公室的維吾爾族老師也對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因為是寄宿制學校,他經常來到學生宿舍和他們聊天,每逢周末、節假日便和班主任一同驅車前往學生家中進行家訪調研,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充分運用每周文體娛樂活動時間,將演講比賽納入其中,讓學生學有所成,玩有所樂。為了給學生做榜樣,他主動報名參加“說好普通話,永遠跟黨走”師生講故事比賽、帶領學生參加“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迎新春·慶元旦師生聯誼文藝匯演,并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什么樣的導入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什么樣的語文課最受學生歡迎?為此,他課前翻閱大量資料進行備課,課后和學生交流總結。每一次召開語文教研組會議他從不缺席,每節公開課都有他的身影,一個學期下來他的筆記本備注得滿滿當當。在期末總結大會上,他所帶的汽車運用與維修班語文成績名列全校前三名,學生普通話水平大幅度提升,各項工作得到了校領導的一致認可。
始于情懷 不止于情懷
2022年春節期間,受新冠疫情影響,周思雨選擇了就地過年,并主動報名參加皮山縣共青團“紅領巾小課堂”寒假全托班,用實際行動為奮斗在抗疫一線的公安系統、醫療衛生系統工作人員以及無法及時找到合適人選照顧孩子的特殊家庭解決“寒假無人照顧子女”的難題。在植樹節來臨之際,在縣團委的統一組織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種下“希望之樹”……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在平淡的志愿者日子里,這段經歷使他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豐富了人生,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者精神。兩年服務期滿后,對新疆這滿懷希冀的熱土產生了感情,他主動報名參加新疆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并以綜合成績第一名的優勢考入位于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塔城。
扎根邊疆 蓬勃向上
從大學生到西部計劃志愿者再到消防文職,每一次身份轉換都意味著一次境界的提升,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在塔城地區消防救援支隊工作的兩年時間里,周思雨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己任,再苦再累毫無怨言,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積極向業務精湛的同事學習,拓寬工作思路,以十分的熱情投入到消防事業中,奮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盡好自己的職責。
新疆,這片神秘的土地,橫臥在祖國的西北部,擁有著南疆的異域風情和北疆的自然之美,是眾多人的詩和遠方。對周思雨來說亦是如此,因為熱愛這片遼闊的土地,他選擇了留下;因為情懷,他選擇了奉獻邊疆,像小白楊一樣扎根在祖國邊陲。(文、圖/周思雨 初審/朱春花 終審/宋明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