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陽光穿過林木葉隙,在廟崗鎮兩間由村部與鎮政府臨時會議室改建的教室里投下斑駁的光影,巢湖學院學生社團發展中心“薪火”支教團的15名成員,在這里迎接了十三次日升日落。這是支教團連續第五年奔赴廟崗,新隊員們帶著前輩們的寶貴經驗與滿腔熱忱,在愛與使命的雙向奔赴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圖/團隊出發時合影
晨光淬初心,煙火煉擔當
每當最早一縷陽光映在草葉上時,支教團隊志愿者們就已經在簡易搭建的灶臺前打響了第一場“戰斗”。初來時,西紅柿雞蛋都能炒出各樣的“驚喜”——有人把鹽罐抖成了雪,有人將雞蛋煎成焦黑的硬塊,有人因燃氣灶打不著火急得滿頭大汗。到如今,全隊默契協作,而且每個人都有一道拿手菜,不少同學興奮地給父母打電話、發朋友圈:“今天炒了青椒土豆絲!等我回家繼續露一手!”朝陽下的煙火氣里,這些鮮少下廚的大學生不僅實現了自我成長,更懂得了擔當不是單打獨斗,而是一群人朝著同一方向奮進時掌心相貼的溫度。

圖/志愿者們協力做飯
驕陽耀童心,課堂綻芳華
出發前,志愿者們就摸排了廟崗鎮孩子們的基礎情況,為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課程,覆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文藝、體育還有安全知識等課程,更針對不同年齡采用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力求讓每個孩子都能學有所獲。數學課堂上,志愿者黃詠琪用玉米粒當教具,教低年級孩子認識加減法,通過“分玉米”游戲讓抽象的數字變得具體;英語課上,志愿者肖楊敏帶著孩子們取了英文名,并講解了他們英文名的含義和美好寓意,這讓孩子們對英語課程更加充滿興趣;還有科學課上用簡單的紙杯、水槽向孩子們生動地展示浮力的產生和原理,音樂課上師生原創手勢舞,美術課上帶孩子們用紙筆描繪家鄉圖景,體育課上比拼投壺……令人驚奇的是,地理課成了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志愿者張豪帶來的世界地圖鋪滿了整張課桌,孩子們趴在地圖上尋找家鄉的位置,了解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太平洋的洋流,那一刻,孩子們對世界的向往和對知識的渴求令在場所有志愿者動容。

圖/上課時老師和小朋友們的照片
除了知識,志愿者們更是用心與孩子們做朋友。有個叫依娜的小女孩,起初總是獨自低著頭沉默,直到老師們發現她喜歡畫畫,便經常在美術課上陪著她涂涂寫寫。后來依娜在離別的信中畫著老師的模樣,她說“老師的眼睛像星星,照亮了我畫里的天空?!苯逃哪Я牟皇枪噍敚钱斈阌媚托暮蛺坌倪甸_一顆心門,便會看見那里渴望生長的種子正在發芽。

圖/依娜小朋友和她心中的老師
斜暉映碩果,薪火照新程
每年支教的最后一天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支教成果匯演。為了讓孩子們都有展示和鍛煉的機會,深夜里教室的燈一如既往地陪伴著支教團志愿者們用心設計每一個節目,不斷改進排練方法。支教點的走廊、空場都成了排練場,志愿者老師們分工教孩子們唱歌、跳手勢舞,進行主持訓練,汗水浸濕了衣衫,卻蓋不過此起彼伏的歡笑聲。有個小男孩總記不住手勢舞的動作,急得直跺腳,老師便陪著他一遍遍練習,直到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女孩們排練合唱時,會偷偷把自己攢了很久的糖果塞給指揮的老師,告訴老師“吃了糖嗓子就不啞了”;怯生生的小女孩總忘詞,老師便逐句教她朗誦,最后她站在臺上時,聲音清亮得像林間的溪流。

圖/排練中
當孩子們在匯演時自信地唱出“明天會更好”,鏗鏘有力朗誦出紅色經典《百年芳華》,健美操跳的比排練時還有激情,臺下的志愿者們突然就紅了眼眶,這是師生間的雙向奔赴,所有的疲憊都在這一刻化作了“值得”二字。

圖/支教成果匯報演出的精彩瞬間
匯演臨近尾聲,離別亦隨著夕陽到來。當志愿者老師們帶來最后一首合唱,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跑到老師身邊,一起唱出“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請指引我靠近你”。是的,這場相遇或許短暫,志愿者們能做的或許只如點點星光,但那些一同在晨光里讀過的詩,在星空下唱過的歌,在掌心傳遞過的溫度,早已在彼此生命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記,可以點燃更明亮的未來。當孩子們手攥著畫滿愛心的卡片、書信、用紙巾折出的玫瑰花和小蝴蝶等各種“禮物”送給老師時,志愿者們都忍不住偷偷抹眼淚,卻又立刻轉過身笑著說“我們還會再見的”。

圖/志愿者們對孩子們的寄語

圖/孩子們送的禮物
在離別的擁抱里,滾燙的淚珠里,志愿者們拉著孩子們的小手,輕聲地叮囑:“要好好念書,要平平安安長大。”孩子們不說話,只是使勁點頭,小手攥著老師們的手指不愿放開。十多天的相處,短得像一場未完的夢,但這場關于愛與成長的旅程,早已超越了時間刻度,成為每一位志愿者生命里的珍藏。
陽光依舊照耀,孩子們的笑聲仿佛還在教室里回蕩。我們知道,那些在夏日里種下的種子,終會沐浴著陽光,在未來的某一天,開出滿世界的花。(文/郭秀秀、張橋云 圖/“薪火”支教團 初審/王林 終審/王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