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巢湖學院在校大禮堂舉辦“中國好人”先進事跡報告會。邀請“中國好人”“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特別促進獎”獲得者安徽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巢湖市城南綜合門診部中醫主治醫師張黎明為第十九期“青馬工程”培訓班、《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第二卷讀書班全體學員及各學院學生代表800余人作專題報告。報告會由校團委書記王倩主持。

報告會上,張黎明用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情感,為大家介紹了自己無償獻血背后的感人故事。大學時,張黎明初次無償獻血,便被那種奉獻的自豪感深深觸動,此后30年堅持無償獻血,獻血次數近100次,達3萬余毫升,相當于6個成年人的血量。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是醫生,我不帶頭獻血叫誰獻?”是他作為一名平凡基層醫生崇高境界的真實寫照。他的愛心不止于獻血,早在2004年3月,張黎明就與安徽醫科大學解剖實驗室簽訂了協議,死后將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供科學研究和教學。同時報名參加了“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活動”,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員。從醫多年他始終堅持做好群眾健康的“守門人”關心關愛農村留守人員,組建成立了一支由12人的志愿服務隊,帶領志愿隊成員進行醫療義診和無償獻血志愿活動,為60歲以上留守老人免費測血壓、測血糖、推拿頸椎,深受群眾好評。在他的影響下,女兒張倩文也走上了無償獻血的道路,也成為了合肥市中心血站巢湖分站血庫應急隊伍的一員。張黎明以行動詮釋醫者仁心,讓愛代代傳承。他的感人故事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奉獻。
現場同學們為張黎明醫生“30年無償獻血 大愛傳遞溫情”的初心信念和大愛無私而感動,報告會現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張黎明醫生希望同學們始終保有“熱血情懷”,帶著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在青春的賽道上奔跑時,也不忘停下腳步,為他人遞上一杯“生命的熱茶”,以實際行動帶動身邊人,共同守護生命、傳遞溫暖,用熱血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公益答卷。
聆聽了此次報告會,同學們紛紛表示要以“中國好人”張黎明醫生為榜樣,汲取青春奮進力量,把感動轉化為行動,從自身做起,從日常做起,像張黎明醫生一樣用信念、奉獻和堅守書寫奮斗的篇章,成就自我也溫暖他人。部分同學在會后也主動參加了學校開展的“皖美擔當 奉獻有我”無償獻血活動,用自身行動向張黎明醫生致敬。(文/李欣妍、周君豪 圖/湯山青年傳媒中心 初審/王林 終審/王倩)
張黎明簡介:張黎明,男,巢湖市城南綜合門診部中醫主治醫師,中共黨員。安徽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合肥市第一屆無償獻血志愿者協會理事。從1989年至今,參加無償獻血30年,獻血次數近100次,達3萬余毫升,相當于6個成年人的血量。2015年,他組建成立了一支由12人組成的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帶領志愿隊成員進行醫療義診和無償獻血志愿活動,深受廣大群眾好評。曾被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總后勤部授予2001—200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04—200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特別促進獎”;2014年,被評為“安徽省無償獻血公益之星”;2017年,被評為“安徽好人”;2019年4月,榮登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