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特別強調:“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巢湖學院大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響應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組建生態文明理論宣講團于2022年6月21日至28日奔赴巢湖市銀屏鎮、槐林鎮、烔煬鎮、中垾鎮、柘皋鎮、廟崗鄉、中廟街道等地,開展生動活潑的理論宣講、調查研究、參觀考察等活動。

傳承生態火炬 綠意心間不熄
為進一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好地幫助環巢湖地區民眾掌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精髓和實踐應用,宣講團成員于6月21日至22日,赴巢湖市銀屏鎮中心小學、巢湖市槐林鎮沐集中學以及巢湖市廟崗鄉開展了五場宣講活動。

在中小學宣講時,宣講員吳謝瑾、趙士豪和陳紫妍開展了以“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宣講。同學積極參與,集思廣益,展現出新時代的花朵不一樣的光芒。宣講團成員們向同學們發出“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風的靈動,觸一觸水流的溫潤,體會柔軟的力量。用心感受自然,自然,就在身邊;用心愛護自然,自然一直在身邊!”的號召!

6月27日,宣講團成員朱文萱在廟崗鄉童壇村黨群服務中心為童壇村全體黨員開展了一場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的宣講活動。切實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主要思想,并從多角度進入主題,重點結合巢湖周邊生態環境變化以及全國各地比較著名的環境治理成功案例,為童壇村全體黨員闡述了這一重要思想。

立畎畝之志 觀鄉村之盛
為拓展視野,了解巢湖紅色歷史,講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團成員赴蔣家河戰斗遺址廣場、新四軍東進抗日第一槍紀念館、巢湖市博物館、巢湖市名人館、李慰農故居、月亮灣濕地、姥山島、云水灣濕地、柘皋河濕地、巢湖濕地恢復重建區、彭楊中心村浮槎南舍等地開展實踐考察。

攬銀屏紅色歷史,守綠色美好家園。6月21日,宣講團全體成員在銀屏鎮三勝村第一駐村書記王林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蔣家河戰斗遺址廣場、新四軍東進抗日第一槍紀念館等銀屏革命老區展示館參觀。

游博物之地,匯燦爛之魂。6月22日,宣講團成員們走出校門,來到博物館參觀遠古時期的巢湖、巢湖的農耕文化、巢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巢湖名人館等專題展館。這里羅列了巢湖地區歷史上出現過的知名人物,這里面既有古代的王侯將相、文人騷客,也有近現代的革命烈士、有卓越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展現出巢湖地區的歷史悠久、人杰地靈。

暝依漁樵宿,似過黃金臺。6月26日,宣講團成員趕赴備受美譽、風景如畫的姥山島參觀和考察學習。姥山島山環水繞,湖天同彩。古來就有“湖天第一勝境”之稱。成員們走進湖岸堤線,眼見峰巒疊翠,山道逶迤,竹墟遠樹飄渺,真可謂是——“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孤嶼壓滄水,風濤直下危。”

人間最絕色,應是云水繞青山。6月26日,宣講團成員走進盛夏時節的云水灣,帶著暑氣的湖風穿過沙灘撲面而來,海浪拍打石岸的聲音隱隱約約地傳來,聽不真切,還未等仔細辨認,便被鳥鳴聲掩去了。遠處的鳥巢依舊是曾經的樣子,枝椏立在倆顆椰子樹的中間,比起遮風擋雨,它如今更重要的意義是作為保護自然,和諧共生的象征。

游覽柘皋河濕地風光,參觀溫家套慘案遺址。6月26日,宣講團成員來到了柘皋河濕地實踐參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溫家套慘案紀念碑”,當我們站在碑前,除了回顧歷史,更應該警鐘長鳴、吸取歷史教訓,勿讓“親者痛仇者快”的悲劇再度重演!往深處走去是柘皋河濕地公園,樹木青蔥,空氣清新,造型各異的簡易“湖景房”隨處可見。發展濕地生態游是指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的非傳統旅游模式,它讓游客在認識濕地、享受濕地的同時提高濕地生態環保意識,而提高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正是國家所號召以及我們此次實踐活動的動機所在。

訪濕地恢復重建區,感生態文明建設心。6月26日,在環巢湖半島國家濕地行駛時,團隊成員來到了沙灘恢復重建區,當我們靠近了河床,只見不少的貝類隨著一陣陣的浪花被有規律的律動,最后到達岸邊形成堆積。在游覽中,我們也發現修復后的濕地對周邊水質的凈化功能隨著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日漸完善而不斷增強,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雖然還是不夠,但巢湖真的在成為“最好名片”的路上。

拜謁先烈功勛,英武浩氣駐心間。6月27日,宣講團成員們來到油坊鄭村參觀李慰農先烈的故居,瞻仰革命先烈的風采。李慰農故居隱藏于鄉村的重重房屋中,故居前是李慰農烈士的漢白玉雕像,李慰農雕像身軀偉岸,他肩負著為中國革命而戰的艱巨任務,他目光堅定的凝視遠方,像是在注視著革命斗爭的方向,并為革命事業一往無前。

旅至南舍,再無浮槎人。6月27日,宣講團成員們來到彭楊中心村浮槎南舍。從屋外看去,這只是一處尋常人家的住所,并沒有什么稀奇之處。穿過一道小門后,終于窺得這處尋常院落的不尋常之處。在這里,人們可以品酒唱歌,可以捧書閱讀。美麗鄉村的建設讓原本單調的民房變得各有特色,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村民可以通過開設民宿獲得收入,也讓游人感到賓至如歸。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今天探訪的浮槎南舍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但也可見一斑。
天地存肝膽 江山閱鬢華
在巢湖市銀屏鎮中心小學,校長丁紹仕向我們介紹到,現在的語文課本、數學課本、思想品德課本中均有提及生態文明保護的內容,尤其是思想品德課程,講到環境衛生、市民素質,有一課就是在講述我們的地球,用身邊的例子深刻地講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他強調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要從小培養。生態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利用家校聯系,考察同學們的綜合素質,保護環境也是學生的品德素質體現。丁紹仕希望同學們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接班人。

在巢湖市槐林鎮沐集中學,校長王明智十分熱情地給我們介紹校園,當我們走到一片花海前,王明智欣慰地說這些花兒都是同學們自己栽種的。在教學活動中也會有多學科共同融合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老師在上課時在加強生態國情教育的同時,也很重視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平時的課外活動,也會積極鼓勵同學們參與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開展制作保護環境主題的手抄報、黑板報的活動,并進行評選,以此來鼓勵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并實踐生態文明的保護。郭海英老師在接受采訪時激動的表示,如今身邊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三邊三線”的美化、村容村貌的改觀、兆河水質的提升……正是見識到這樣好的變化,郭老師對于培養學生環保意識這方面可謂是言傳身教,但郭老師認為意識的增強不代表教育的成功,還需要不斷地教育從各種不同的方面同時進行,也對政府治理提出新的期待。衛宇翔等同學們也積極發表了自己對于生態環境發獨特見解,更表示期待以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生態文明知識學習,去大自然中了解親身體會。

不啻微芒,造炬成陽。在巢湖邊,一對夫婦正頂著太陽,忙綠地打撈著湖面的藍藻,在與他們采訪接觸后,我們得知他們每天要工作八個多小時,一大早就要趕到河邊去清理藍藻了。當我們問張師傅:“您覺得巢湖的環境是不是在不斷變好”時,他指了指遠處的水和近處需要打掃的藍藻,笑著說:“環境當然在變好,但還需要不斷努力,你看這藍藻,已經清理了一大片了。”中垾鎮藍藻捕撈隊隊長宋金龍同志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談到,他帶領大伙兒撈藻,不是盲撈、忙撈、莽撈。每天清晨,他都坐在家門口辨一辨風向。東北風起,河口藍藻飄散,人力追趕無及;西南風過,河道藍藻集聚,正好一網打盡。無論多難,多苦,多累,他總是一馬當先,總是沖在最前面。柘皋河沿岸的修樹工人李信長和漁民周常芳接受了我們的采訪,當被問到平時對環保的參與情況時,他們脫口而出的是:“共產黨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

生態環保,我們一直在路上。銀屏鎮三勝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林老師說到:“在鄉村振興中,生態振興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三勝村處于沿巢湖一公里保護線內,村里有著嚴格的環保制度,并嚴格落實環保政策,看不見一家存在污染的企業。2021年,三勝村被立項為省級紅色文明村莊建設試點,在紅色建設過程中,同樣重視人居環境的改善,對污水的治理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村莊里幾乎看不見亂堆亂放的現象。在王林書記的日常工作中,經常與農戶們打交道,積極宣傳生態環境思想。他認為,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希望更多的人投身于生態環保的建設中去,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完善生態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廟崗鄉童壇村書記馬軍在講到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時,如數家珍:群眾將一些農作物垃圾由之前的直接焚燒轉變為集中處理,極大的保護了空氣質量;從前不流暢的土路變成了如今的水泥路,這不僅是對環境的改善,更促進了市鎮之間的交流,從根本上帶來了新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村鎮人民的環保觀念;積極發展農業休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提及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的期望時,馬軍表示還是要鼓勵青年人回鄉建設,需要青年人起帶頭作用,帶動鄉村振興。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共護鄉村綠水青山。廟崗鄉童壇村第一駐村書記武成偉老師在采訪的過程中帶著宣講團成員領略童壇村的田園風光。沿著黨群服務中心的路一路向東走去,路上武成偉老師提到村子里本來是沒有路的,近幾年政府撥款才修好了這條連接村鎮的柏油馬路,路旁起初是一些田間的野花雜草,再往前,兩旁就開始出現常見的農作物。武成偉老師感嘆,正是因為這些年祖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完善,偏遠的村子也都逐漸通了自來水、供了電,這些農作物才長得這么好。如果沒有充足的水源供應,在暑氣的熾烤下,水稻苗可能就會被曬死。武成偉老師表示,希望保護好童壇村的生態環境,以環境吸引游人,早日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致富道路。

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正加速前進著。童壇村主任楊吉秀向我們介紹道,自己的工作任務主要是矛盾調解,但據了解,她所做的遠遠不止于此。當我們問到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是否有一些經驗能與我們進行分享時,楊吉秀向表示,要想搞好生態文明建設,首先需要老百姓的積極配合,其次就是村干部們要重視起來并且要將行動落實到位。當前的童壇村正在加強管理、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要走的綠色道路、鼓勵村干部積極申報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項目。

八百里巢湖,八百里風光。通過此次活動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為契機,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承“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的生態治理理念,弘揚先進典型愛崗敬業、誠實奉獻的精神,將環巢湖的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到底。(文/李蕊 圖/向澤雄 審/鄭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