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深入安徽考察,為安徽發展把脈定向。巢院學院組建“牢記總書記教導 奮進新征程”專項實踐團,聚焦安徽的改革發展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題,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安徽考察路線,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學訪悟。
6月21日至25日,團隊成員在指導教師郭超、湯艷帶領下奔赴合肥、馬鞍山、滁州、阜陽等地,在總書記去過的場所進行實地調研學習,尋訪曾經接見或給總書記做匯報的代表,深入基層探訪當地居民,通過學習觀察、人物尋訪、調研交流等形式開展實踐調研。出發當日,黨委委員、副院長周祥,團委書記鄭玲為實踐團送行。

“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6月21日,實踐團首站來到巢湖大堤羅家疃段,走進羅家瞳村羅洪社區了解當時防汛抗洪情況。2020年8月19日下午,習近平在合肥市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巢湖大堤羅家瞳段考察,了解當地防汛防洪和巢湖綜合治理情況,看望慰問防汛抗洪一線人員、先進典型代表和參加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羅洪社區黨委副書記、農保專干洪劍是當時的巡堤隊隊長,習近平總書記在羅家瞳段考察時他也在現場,他與成員們分享了當時的場景:“習近平總書記非常親切!”在交談中,團隊成員了解到2020年巢湖遭遇特大汛情時羅洪社區主動泄洪,部分村民在接受政府轉移安置后主動參加抗洪志愿者,奔走于抗洪一線,社區后備干部殷大栓就是其中的一員,作為一名巡堤志愿者,經常需要通宵值守、連續作戰,這讓隊員深感敬佩。在訪談交流中,成員還了解到該社區正在進行危房改造、道路與管道維修等人居環境整治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說道:“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巢湖治理形勢和成果如何?實踐團成員在團委周玉老師帶領下赴巢湖湖管局巢湖閘管理處和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進行實地調研,湖管局團委組織委員張宇翔為參觀人員重點講解巢湖閘節制閘、兆河閘、東大圩進洪閘等工程的作用,在環保監測站,團隊成員了解到環境保護監測對巢湖水域治理的重要性,了解到巢湖清淤工程和深井控藻平臺建設目前仍在持續開展,2020年以來,巢湖水質從Ⅴ類轉化為IV類,碧水藍天、飛鳥云集、魚躍人歡的美景徐徐展現。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馬鞍山市考察調研時,他首先來到薛家洼生態園,實地察看長江水勢水情、岸線綜合整治、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地處長江東岸的薛家洼生態園,曾碼頭林立,砂廠密布,長期以來亂搭亂建、污水橫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馬鞍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實開展以薛家洼為重點區域的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堅持生態惠民利民,完善服務配套設施,推進生態價值轉換,努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實踐團成員來到薛家洼生態園,在長江岸邊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團隊成員在園內仔細觀看陳家圩地段、濱江文化公園地段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前后對比圖,一目了然地了解到長江馬鞍山段綜合治理工作成果。在對當地居民和游客的采訪中團隊成員更真切地感受到薛家洼的巨大變化,昔日“臟亂差”,如今“美如畫”,當地居民表示不僅環境改善了,政府關于漁民上岸后的住房和就業等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落實。

“人與自然要更加和諧”
王家壩閘,有著千里淮河“第一閘”之稱。2020年7月20日上午,阜陽市王家壩時隔13年后再次開閘蓄洪,這也是蒙洼蓄洪區建成后的第16次蓄洪。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安徽考察的第一站就來到了這里,察看淮河水情,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實踐團成員跟隨總書記的足跡,走進阜南縣西田坡莊臺,參觀王家壩抗洪紀念館,學習蒙洼人民在長期與洪水斗爭形成的王家壩精神。

為了淮河上下游的安瀾,蒙洼蓄洪區人民作出了巨大犧牲。在王家壩抗洪紀念館中,豐富的實物、圖片、影像等資料,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蒙洼人民不屈不撓、淳樸厚道的品格特質,他們迎暴雨、戰洪魔,開展生產自救,以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像世人昭示了蒙洼人民壓不垮、敢于斗爭的高尚品格。西田坡莊臺是蒙洼人民的一種居住方式,在高大的臺基上建造房屋,蓄洪時可供居民居住避難,而如同水上孤島的莊臺是蒙洼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真實寫照。

深水魚、淺水藕,灘涂洼地植杞柳。蒙洼鄉親牢記總書記囑托,踐行人與自然要更加和諧的理念,加快實施水利建設,實施系統治理工程,開展行蓄洪區居民遷建安置,群眾居住環境全面改善,團隊成員在王大壩就業扶貧驛站了解到,當地因地制宜發展適應性產業,變“水害”為“水利”,抗災能力顯著增強,群眾滿意度、獲得感顯著提高,“蓄洪洼地”蝶變生態宜居“幸福高地”。當地村民表示:“莊臺在這一年的時間發生了不少變化,環境更美了,基礎設施更完善了,干群關系更和諧了,莊臺上生活的群眾的心更緊密了,鄰里們生活也更加融洽幸福!”

隊員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來到西田坡莊臺村民王今桂的家,講解員口中的“明星老王”同隊員熱情分享了總書記來家中做客的場景;隨后,團隊來到阜南紅亮箱包有限公司參觀車間生產線,看到數十名女工忙碌的身影,越來越多的村民從這里打開了“致富門”,“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掙百十元”,墻上鮮明的標語直白地闡述了阜南縣開展就業扶貧和防止因災致貧返貧的有力舉措。
“把握機遇,順勢而上”
國之重器,功勛馬鋼。新中國成立后,馬鋼通過自力更生、滾動發展,創造了中國鋼鐵工業的多個第一,以“江南一枝花”享譽全國,譜寫了一曲鋼鐵報國的輝煌樂。1993年,馬鋼直面市場經濟挑戰,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率先推行股份制改革;2019年,中國寶武與馬鋼集團聯合重組,推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馬鋼,對馬鋼的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你們創造了很多輝煌,現在把握自己的優勢,順應當前企業現代化發展的潮流,在現代企業改革發展中,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把握機遇、順勢而上,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實踐團來到馬鞍山市馬鋼展示館,依次參觀馬鋼“大腦”運營管控中心、煉鐵智控中心和智園展示館,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和館內展品、圖片等資料,學習了解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深度體驗馬鋼“I-deep”智控煉鋼,實踐團成員驚嘆于馬鋼聚力“智造”、加速“智變”取得的累累碩果時,也從馬鋼的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領悟到自強不息的馬鋼精神。近年來,寶武馬鋼順應改革變革,全面對標找差,加快實施“綠色發展·智慧制造”重點項目,致力打造煉鐵綠色工廠,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綠色智慧的城市鋼廠。

“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安徽創新館,對安徽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取得積極進展表示肯定。他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安徽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要用好這一優勢,下好創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安徽創新館,立足安徽、面向全國,集中展示安徽打造的大國重器和重大創新平臺、重大成果,主要采取實物、視頻、展板等方式,運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技術,集中展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及促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推動我省深度融入長三角發展取得的標志性最新成果。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沿著總書記的參觀路線參觀了館內陳列的航空航天、量子計算、教育、醫療、民生等各個領域的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在互動展區,隊員們積極與AI虛擬人互動交流,在大屏幕上體驗AR換臉,觀看迷你機器人帶來的舞蹈表演,在無觸摸顯示屏上體驗空氣成像技術,走進減壓賦能艙感受減壓放松神器;“嫦娥鋼”、量子安全手機、特種泡沫鋁金屬材料等最新創新科技成果,都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科技創新是大變局的“關鍵變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奮進新征程,安徽要繼續靠創新育先機,靠創新開新局。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1978年12月一個寒冷的夜晚,鳳陽縣小崗18戶農民冒著巨大風險,按下了十八顆紅手印,首創了農業大包干,實現了“一年翻身,改變面貌”。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村時說道:“我國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小崗村是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大包干是小崗農民的偉大創舉,更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成功實踐,它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

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團隊成員來到中國改革第一村——鳳陽縣小崗村,從救命的“責任田”,到馬湖的“聯產計酬”,再到開明的“省委《六條》”,團隊成員在大包干紀念館深入學習了解大包干從醞釀到發生再到發展的全過程,在“當年農家”院落重溫當年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干”契約的情景,深刻領悟小崗農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

參觀后,團隊成員尋訪到當年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關友江兩位老人,通過交談了解到在實行大包干政策后,村民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吃飽穿暖的大飛躍,帶頭人嚴金昌說:“大包干之前老百姓沒飯吃,沒地住,沒衣服穿,大包干以后在黨的政策領導下家家戶戶吃陳糧,燒陳草。我們是在黨的領導下富裕起來的。”

兩任村官瀝血嘔心帶領一方求發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在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講解員的動情解說讓隊員們為這位黨的好干部深深動容。近年來,小崗村再次邁向鄉村振興的探索之路,安徽省委選派沈浩同志到小崗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后,集聚民智,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實施“三步走”戰略,帶領小崗村邁入發展快車道,小崗村兩年大變樣、三年大提升,小崗村民三次上書請愿留下沈浩同志的事跡讓實踐團成員深刻領悟到沈浩“公、正、忠、廉”的優秀品質。

潮涌江淮,與習同行。巢院學院“牢記總書記教導 奮進新征程”專項實踐團以巢湖為起點,通過5天的實踐調研,沿著總書記訪貧問苦、謀“國之大者”的足跡,溯歷史、觀發展、瞻未來,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懷,在觀察學習中感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切身感受安徽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引導青年學生牢記總書記囑托,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文/余博昊、周夢嬌 圖/劉璇、高鵬飛 審/鄭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