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4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青年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巢湖學院旅游管理學院赴淮南市民族團結實踐團前往淮南市孤堆回族鄉、李沖回族鄉、古溝回族鄉進行實踐調研。

7月2日,實踐團隊首站來到了淮南市謝家集區委社會工作部。社工部工作人員對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并表示支持大學生的社會調研,幫助青年人在實踐中長本領、增才干。

隨后,調研團隊前往孤堆回族鄉進行調研。老鄉王大爺說:“現在真是越來越好了,不僅實現了村村通,村里也建起了活動室,不管啥問題,找村里,一準給我們解決”。在孤堆鄉的主干道旁,中心幼兒園、小學、初中、衛生院、超市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沿途墻面繪滿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墻繪,展現一幅共建共享的和諧長卷。調研團隊通過訪談得知,孤堆鄉近些年來不斷完善基礎建設,建起了便民運動場、文化活動中心等,豐富了當地多民族百姓的業余生活。

傍晚時分,團隊成員走進老鄉楊大媽家中。楊大媽熱情招待了調研團隊,也表達了對民族鄉教育質量相對薄弱的直觀感受:“鄉上雖然有學校,但是教育終歸不如城里好,小孫子一直是我帶,但是下半年他媽媽就要帶他去山南(淮南新城區)上學了”,調研團隊認為這也是下一步應當著力解決的民生問題。
隨后,調研團隊走進孤堆鄉大洼清真寺。馬阿訇歡迎調研團隊的到來,并指出:“回族和回民是兩個團體,回族是一個民族,而回民一般多有信仰,但是不管有沒有信仰都要以愛國為第一位,我們要堅持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為民族團結貢獻自己的力量。”

7月3日,調研團隊走進鳳臺縣李沖回族鄉,參觀了茅仙洞風景區。景區內,穿著民族服飾的回族老鄉與漢族老鄉一起乘涼。茅仙洞景區清天觀的老道長說:“我們這個地方各個民族之間都很團結,除了生活習慣上有一點區別外,基本上已經融為一體了”。調研團隊在走訪時了解到,雖然茅仙洞風景區是李沖鄉的知名景區,但是實際游客很少,旅游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調研得知,許多家庭賴以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是生產草紙(祭祀用品),以及牛羊肉的生產和販賣,“合肥十個賣牛羊肉的就有一個是李家沖的”老鄉說。

隨后,調研團隊前往李沖清真寺。楊阿訇對冒著酷暑調研的青年大學生說:“要把德行擺在第一位,要在實踐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你們能冒著炎熱出來調研,已經是在鍛煉自己了。”“我們無論哪個民族,從事什么職業,都要肩負自己的責任。我的責任就是管好這個古清真寺,同時鑄牢當地回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7月3日,團隊來到古溝回族鄉。這天的天氣格外炎熱,但是大家沒有減緩步伐。團隊成員與當地老鄉深入訪談交流,了解居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收集整理社會經濟現狀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大量第一手資料,為本次民族團結實踐調研畫上了句號。

烈日炎炎,汗水浸透衣背,卻澆不滅心中的熱忱;熱浪滾滾,步履卻愈發堅定。在調研的這段時間里,調研團隊用腳步丈量了三個民族鄉的溝溝壑壑,也把新時代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刻進了青春的記憶。走出校園、深入基層,調研團隊觸摸到民族鄉澎湃的發展脈搏,更體悟到各族群眾間的深情厚誼。大家表示要把調研收獲化作奮進動力,努力學習,以更扎實的學識、更精湛的專業投身民族地區發展,讓青春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文/楊紫陽 圖/實踐團成員 初審/謝偉 復審/吳芳 終審/洪作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