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果,探索城鄉融合發展路徑,7月上旬,巢湖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赴長豐縣馬郢村,開展鄉村振興實踐調研活動。團隊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研等方式,聚焦馬郢村 “公益+商業”雙輪驅動模式的發展實踐,深入探究其從重點貧困村到鄉村振興示范村的轉型之路。

調研伊始,實踐隊對馬郢村的整體發展背景進行了系統了解。2014年,馬郢村是省級重點貧困村,在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人員后,先后嘗試發展大田農業、草莓種植等產業,但因土地條件、區域產業分布等問題未能成功。2015年底,借助鄉村旅游轉型趨勢,結合距省會合肥40分鐘車程的通勤優勢、淳樸民風及未過度商業開發的特點,馬郢村開啟鄉村旅游發展之路,并總結形成“馬郢計劃”。該計劃以“城鄉架橋、資源互換”為宗旨,涵蓋助學、助農、助村三大板塊,為村莊探索出了適合自身的振興路徑。

隨后,團隊將調研重點放在“馬郢計劃”中的助學板塊。通過與當地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座談,了解到馬郢村的助學工作經歷了從短期支教到社團制支教,再到本地化助學的發展過程。目前,其助學范圍已擴展至周邊鄉村小學,助力多所學校形成特色發展模式:十一小學依托公益力量與相關教育計劃聯動發展,通運小學開設了豐富的藝術社團,還有以書法為特色的鄉村學校。這些實踐成果讓團隊直觀感受到公益力量對鄉村教育的持續賦能。

接著,團隊圍繞助農與助村板塊展開深入調研,走訪了村內多家創客經營點,涵蓋農家樂、文創、種植養殖等多元產業。據了解,馬郢村通過“合作社統一運營、創客獨立經營”的模式,實現了公益與商業雙輪驅動。調研中發現,本地村民約占創客總數的40%,外來創客帶來的新思維與本地村民的產業基礎形成互補,共同帶動村民增收。村民收入來源廣泛,包括種田、在創客處就業、產業經營、政府補貼等多個方面。

其次,團隊將目光投向馬郢村的治理模式與文化建設。在黨建引領下,馬郢村通過村民議事會、星空學堂等組織實現多元治理,形成了政府搭建平臺、社會力量協同參與的良好格局。為保障人居環境,村內成立了專門的保潔隊;同時,“不宰客、友善待人”等約定成為村民自發遵守的不成文村規民約;春晚、敬老節等大型活動,以及各類志愿服務項目,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團隊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中“精神富足”的重要性。
調研最后,團隊對馬郢村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進行了總結。當前,馬郢村面臨研學市場競爭加劇、區域保護影響、團隊客流減少等問題,對此,村莊正通過向散客與親子游市場轉型、發展新媒體等方式積極應對。

此次赴馬郢村的調研,讓巢湖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實踐團隊深入了解了鄉村振興的“馬郢模式”,深刻體會到城鄉融合、資源互補對鄉村發展的重要性。團隊成員表示,將把調研所得轉化為實踐思考,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文/潘涵湘 圖/實踐團成員 初審/馬宏智 終審/洪作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