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發展的空間規律、提升夜間文旅發展水平,2025年5月21日下午,科研處和旅游管理學院在慎思樓中303教室共同舉辦了“全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學術講座,主講人是旅游管理學院的楊仲元博士。講座由旅游管理學院副院長雷若欣主持,全校近100名師生聆聽了講座。

首先,楊仲元解釋了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基本概念,剖析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評定標準;其次,基于GIS核密度計算結果,楊仲元分析了345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整體空間分布特征:整體上呈現川渝、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地“多極并存”的分布格局,此外在山西、陜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區也出現了小范圍的聚集態勢;然后,楊仲元利用GIS空間分析的結果探討了全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空間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對比來看,發現A級景區空間分布、城市交通線密度分布、城市消費場所的空間分布以及各省(直轄市)人均消費水平的空間格局與國家級文旅消費集聚區的空間分布格局具有很強的關聯度,證明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空間分布主要受文旅資源分布、交通便利程度、消費場所分布、地方消費水平等因素影響;最后,楊仲元對該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方向提出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可以進一步結合城市燈光數據分析、交通可達性等方法開展多維度分析,發現全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空間分布的其他規律,以便為夜間文旅活動的發展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通過交流,在場師生對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概念及其分布規律有了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同時對如何提升城市夜間文旅消費水平產生了一定的思考和啟發。(文、圖/肖童 初審/朱學同 終審/雷若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