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教材建設培育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培育項目)文件要求,現將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設目標與原則
錨定建成中國自主教材體系的戰略目標,在全國范圍內推動活頁、案例、大綱、講義、教程等5類原創性教材建設培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逐步打造中國原創性哲學社會科學教材。
1.堅持主題主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把習近平經濟思想、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生態文明思想、強軍思想、外交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有機融入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專業知識。
2.堅持反映實踐。充分反映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成就經驗,以新時代10多年來偉大實踐成就教育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厚滋養,挖掘其時代價值和精神力量并做好現代轉化,吸收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
3.堅持突出原創。以解答中國問題、闡釋中國實踐為出發點,注重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努力用中國道理總結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推動原創性實踐向原創性理論、原創性教材轉化。
4.堅持適教利學。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特點,創新編寫方式和呈現形式,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善講故事、善用案例,注重鮮活性生動性。力求表述準確、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篇幅適當。
5.堅持成果導向。采用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多樣態建設,充分調動學校、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優化編審流程、提高編審效率,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同步建設、盡快推出。
二、成果形式和建設方式
(一)成果形式
培育項目成果共5類,分別是活頁、案例、大綱、講義、教程。主要以紙質方式呈現,輔助以數字化形式同步建設,將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輔助材料、學生自主學習材料使用。
1.活頁。依據建設原則,結合教學需要,概要解析教學重點難點等,重在講“點”。每份活頁一般不少于10個要點,總篇幅5萬字左右。每個要點一般包括:背景、概念、內涵、評析、教學應用等。
2.案例。依據建設原則,聚焦特定主題,梳理分析典型案例,重在評“例”。每份案例一般不少于10個典型案例,總篇幅5萬字左右。每個案例一般包括:主題、背景、案例詳情、評析、教學應用等。
3.大綱。依據建設原則,提綱挈領地概述某門課程教學內容或重要專題,重在論“綱”。篇幅5萬字左右。大綱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點難點、拓展閱讀等。
4.講義。依據建設原則,以專題形式系統闡釋某門課程教學內容或重要專題。篇幅10萬字左右。講義一般包括:專題內容、拓展閱讀、思考題等。
5.教程。依據建設原則,以高校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主,以章節形式編排,系統闡釋某門課程教學內容或重要專題。綜合運用文本、圖表、音視頻等生動呈現,具有一定系統性條理性。篇幅15萬字左右。
(二)建設方式
1.公開申報、擇優培育。采取自愿申報與定向委托相結合的方式建設,鼓勵跨院系、跨學科、跨領域聯合攻關,支持有熱情、有意愿的高水平專家學者參與。
2.編修結合、加快推進。鼓勵探索創新,盤活盤優存量。培育項目應在已有教學或科研成果基礎上修改完善,具體可依托自編教材、學術專著、研究成果、教學資源等改編修訂。
3.審核認定、給予資助。先審核、后認定。審核通過即給予經費支持,進行培育。培育成果通過復審的,給予后期資助繼續完善;未通過復審的,項目終止。
4.試教試用、持續建設。通過復審的,作為“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教材建設培育成果”推出,在相關高校試教試用,并納入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研究專項”。后續視試教試用情況持續完善,達到馬工程教材要求并按程序審核通過的,納入教育部馬工程教材。
三、申報范圍和條件
(一)申報范圍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一級學科(附件1),涵蓋本科、研究生階段,體現相關學科專業基礎課程、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及相關公共基礎課程或重要專題教學內容,以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體現未來課程發展方向、填補冷門絕學空白的原創性成果。
(二)申報條件
1.符合上述建設要求,具備相應的編寫或修訂基礎的各類教學或科研成果均可申報。國家級、省部級、校級重要成果優先申報。
2.申報單位須具備組織編寫、審核、試用、培訓等相應條件。項目負責人須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熟知本項目要求,思路清晰,方向明確,能夠按時保質完成項目。編寫團隊應老中青結合,鼓勵中青年學者牽頭申報。
四、申報名額
學校推薦總額為3項。相關學院每個學科專業原則上限申報1項。
五、有關事項說明
1.項目獲批立項建設后須在6個月內完成。
2.已出版馬工程教材和已納入第一批新時代教育部馬工程教材建設的對應課程不再建設大綱、講義、教程等3類成果。
3.教育部近期將啟動第二批新時代教育部馬工程教材建設,面向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專業,征集一批體現時代性、原創性、專業性、針對性的高水平教材。符合上述條件且較為成熟的教材,屆時可直接申報。
六、具體進度安排
1.2025年2月,組織申報。
2.2025年3月底前,完成教育部審核,正式啟動建設。
3.2025年4月至7月,集中修改完善,同步編輯加工。
4.2025年7月底前,形成項目成果,提交復審。
5.2025年9月底前,通過復審的及時推出,開展試教試用。
七、材料報送
符合申報條件的教師于2025年2月22日前將《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教材建設培育項目申報書》(附件2)和項目申報信息表(附件3)報送教務處教學研究科。學校將擇優遴選后分配賬號,通過系統填報完成申報。
聯系人:江萍,聯系電話:82360387。
2.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教材建設培育項目申報書.docx
3.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教材建設培育項目申報信息表.doc
教務處
2025年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