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有序開展,落實“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質量不降低”的教學要求,3月18日下午2:30,學校第十六次教學沙龍活動在求實樓網絡監控中心通過釘釘平臺現場直播。校長祝家貴、副校長徐柳凡出席,教務處處長丁俊苗、副處長許雪艷、胡傳雙、謝如龍參加,信息化處提供技術支持,各學院院長、副院長、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教學秘書及全體授課教師共計660余人在線觀看,活動由徐柳凡主持。

活動伊始,徐柳凡對本次教學沙龍活動背景和目的作了簡要說明。隨后馬克思主義學院開琛老師、藝術學院顧婷婷老師、電子工程學院方愿捷老師、數學與統計學院侯勇超老師分別作了《構筑有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思政云課堂》、《“講授+互動”做一門“有意思”“有音樂”的史論—<中國音樂簡史>線上課堂教學心得》 、《<信號與系統>課程線上教學效率提升分析與探討》、《探索實踐“四位一體”的線上教學模式—高等數學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四位老師圍繞線上教學平臺使用、課程建設、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監控等教學環節開展交流,共享線上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


祝家貴圍繞如何提高線上教學效果提出四點意見和建議:一是要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他提出,在線教學不是課堂搬家,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更加聚焦主題,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下足功夫;二是要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為內容服務,為取得好的實效服務,教師要做網絡教學工具的主人;三是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和督促。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有兩個關鍵詞:“互動”和“數據”,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進行過程性評價。要鼓勵學生向老師反饋學習成果,要以任務為導向,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四是要提振信心,善始善終,扎實做好線上課程建設。他指出疫情既是危機也是契機,“互聯網+”教育模式真正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和學校圍墻,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意義非比尋常。他要求學生返校后,教師也要持之以恒地開展線上教學資源建設,認真總結線上教學經驗,鞏固在線教學成果,并努力探索“線上線下雙軌制”的教學模式。

最后,徐柳凡作總結講話,他指出巢湖學院線上教學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廣大教師在疫情期間積極響應教育部、教育廳和學校號召,克服一切困難,積極主動開展線上教學活動,精神可嘉,難能可貴;二是廣大教師積極發揮主動性,線上教學呈現出平臺多樣、方式靈活多樣的可喜勢頭;三是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學生對教師線上教學效果高度認可。他認為線上教學關鍵是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管理和評價如何改進,同時也是轉變教育觀念的風向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外推力、提升課程建設質量和加強一流課程建設的加速器。為此他提出要圍繞線上教學場域的再造、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式的變革、評價和監管的方式創新等五個方面努力。

自“云端”開課以來,巢湖學院高度重視線上教學工作,以網絡專題培訓、搭建線上教學交流群、開展線上教學問卷調查等形式積極開展教師線上教學培訓和服務,同時強化線上教育教學監控和督查,為“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質量不降低”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次教學沙龍是我校第一次大規模線上直播,直播期間廣大老師實時通過文字等方式進行交流和反饋,老師們普遍反映此種方式效果好,受眾面廣、視頻清晰、聲音響亮、節省來回奔波時間,尤其可以反復回看,真正做到無論天涯海角你我近在眼前。通過本次線上教學沙龍活動,廣大教師對線上教學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在疫情防控期間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保障線上與線下同質等效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文/黃欽 圖/侯加兵 審/胡傳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