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是一門由材料、物理、化學、電子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2023年首次面向全國招生,學制四年。目前,本專業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以上教師占比超過60%,目前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安徽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安徽省教育廳優青項目3項等,且本專業1位教師獲得合肥市C類高層次人才(省級領軍),2位教師獲得合肥市D類人才。同時,本專業具備先進全面的實驗設施、校外實踐基地和高效舒適的實驗環境,包括校內專業教學實驗場地約700平米、校外實踐基地3處、價值約1000萬元的實驗教學儀器,所涉研究領域包含新能源材料設計、儲能器件開發和能源轉換等方向,能夠培育學生學習新能源和半導體等領域材料與器件的合成、設計、制備與應用。

圖(一)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方向相關產業示意圖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輻射長三角,堅持立德樹人,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能源科學和工程中的相關科學或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夠在新能源儲存/轉化材料、新能源器件設計與制造工藝、新能源器件測試/分析技術與質量評價等領域從事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復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半導體物理學,材料科學基礎,電化學原理,材料分析測試方法,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固體物理學、第一性原理材料計算、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概論、鋰離子電池原理與工藝、太陽能電池原理與技術、燃料電池原理與技術、電工電子學、機械設計基礎、鋰離子電池課程設計、光伏器件課程設計、電化學基礎實驗、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實驗等。
就業方向:可在新能源材料、儲能材料與器件電池、半導體等相關領域覆蓋航空航天、車輛運輸、電力電子、信息通訊、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等行業從事技術研究、工藝設計、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如國軒高科、比亞迪、晶科能源、京東方等企業);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從事基礎研究及應用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

圖(二)超潔凈手套箱和鋰離子電池測試系統 (教學實驗室)

圖(三)微納材料制備實驗室和燃料電池測試系統(教學實驗室)

圖(四)光伏模擬系統和鋰離子軟包電池制備平臺(教學實驗室)
(以上有關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