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9日,巢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星火課堂”實踐團奔赴合肥巢湖市、宣城郎溪縣的5所鄉村小學及社區,開展為期十天的暑期支教活動。團隊不僅開設“一對一”課業輔導和趣味學科樂園,還通過感統訓練、科學實驗等多元方式全面提升兒童綜合素養;圍繞文化傳承推出非遺體驗小課堂,并以防溺水教育為重點,筑牢兒童安全防線,用青春智慧與溫暖陪伴,為鄉村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

在夏閣鎮中心小學,剪紙課上的氛圍格外溫馨。志愿者們將剪刀和紅紙分發到孩子們手中,一步一步帶領他們走進剪紙的世界。“大家看,這個‘福’字,左邊像一個人跪地祈福,右邊是‘一’和‘口’。古人常說‘一人一口田,就是福’。”志愿者一邊講解,一邊指尖輕撫剪紙紋路,“巢湖剪紙講究‘千刻不落,萬剪不斷’,正如我們的文化根脈,永遠不能斷。”話音未落,剪刀已在紅紙上靈巧游走,轉眼剪出半朵祥云。孩子們興致勃勃,紛紛動手嘗試,不一會兒,一幅幅作品躍然紙上——精致的“福”字、憨態可掬的生肖、巢湖濕地的剪影……它們被鄭重地貼在教室墻上,也把文化的種子悄悄種進心田。

志愿者們巧妙融合知識與趣味,帶領孩子們遨游于廣闊的知識海洋。郎溪縣中港社區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大學生志愿者送來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這些天的陪伴,如同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正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發芽。”

針對兒童成長的實際需求,實踐團系統構建了“思想引領、安全教育、行為養成、思維鍛煉、文化體驗”五大模塊,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成長支持。尤其關注心理健康,通過“我的自畫像”心理團輔活動,引導孩子在創作與表達中認識自我;“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則讓孩子們寫下煩惱投入信箱,志愿者一一回信,用文字傳遞溫暖與建議。

更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持續推行“6+3”與“3+3+3”幫扶機制:為留守兒童建立愛心檔案,實施個性化成長計劃。每名志愿者至少對接一名兒童三年,三人一組開展接力陪伴,守護孩子完成義務教育階段成長,真正做到“因需施策、長久關懷”。

星火課堂實踐團由來自工商管理學院審計學、會計學等專業的12名志愿者組成,分成兩組奔赴實踐地,累計授課超300小時,覆蓋兒童200余人。

實踐團負責人李文靜表示,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提前與實踐基地深度對接,走訪調研地方特色,量身定制課程方案,反復打磨教學細節,制定周密安全預案,從課程設計到活動保障,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
“還記得‘小吸管搭世界’的課堂上,創新的火花和團隊協作的默契一起迸發。在孩子們靈巧的小手下,汽車、火箭、寶塔、背包紛紛‘誕生’……”團隊成員梁亦武回憶道,“看到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和積極參與的身影,我們深感一切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春之愛,點亮童心。自2014年至今,“星火課堂”實踐團已連續開展愛心支教11年。他們始終致力于打通服務鄉村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持續陪伴與鄉土文化浸潤行動,切實增強兒童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自豪。十一載春秋更迭,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以初心為筆、以行動為墨,在廣闊鄉村接力書寫著新時代的青春故事。(文/儲嵐霖 圖/“星火課堂”實踐團 初審/李陽 復審/何冬冬 終審/管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