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號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感悟廉潔精神、涵養高尚品格,尋廉巢湖,立德修身——巢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赴環巢湖開展廉潔文化傳承調研實踐團于7月1日至7月7日開展廉潔文化傳承調研活動。此次實踐活動由指導老師汪鵬程帶隊,實踐團全體成員參加。
探訪將軍故居 感悟廉潔風骨
實踐團先后走訪巢湖三將軍故居,團隊成員們深刻領悟到和平將軍張治中恪守咬口生姜喝口醋的母訓,清廉正直,不飲盜泉。布衣將軍馮玉祥,極力反對鋪張浪費,與妻子結婚也只是四菜一湯;傳奇將軍李克農,身處敵營內部,獨闖龍潭虎穴,在腐敗泛濫的敵方陣營中,依然嚴格自律,潔身自好,即便后來功高位顯,也始終保持艱苦樸素。隊長單志強感嘆道:“在三將軍尚廉戒奢的風尚引領下,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一定要在當代青年身上傳承下去。”


包公故里尋廉 千年清風永續
帶著對近代廉潔風骨的思考,實踐團奔赴合肥包公園,探尋中華廉潔文化的源頭活水。廉泉井旁,清冽的井水映照著學子們年輕的面龐,傳說中貪官飲此水會頭痛欲裂的典故,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清泉鑒心”的寓意。
在包拯威嚴的塑像前,實踐團全體成員自發列隊,齊聲誦讀其名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鏗鏘的聲音在園中回蕩。隊長單志強說道:“包公的這句話,穿越千年時空,依然如黃鐘大呂。它揭示了廉潔為官的核心:內心純凈無私,行事光明磊落。這份精神,是民族脊梁,更是我們青年修身立德的明鏡。”
團隊成員積極與前來參觀的游客交流,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先生道出了樸素而深刻的見解:“廉潔啊,就是‘取之有道’。憑真本事、靠誠實勞動得來的,拿著心安理得;不該拿的,一絲一毫都不能伸手。”這番話引起了成員們的強烈共鳴。

深入基層一線 廉潔治理生動實踐
柘皋鎮汪橋村的“家訓上墻,掛牌亮戶”機制,則讓廉潔文化變得可觸可感,融入千家萬戶。受訪人向同學們介紹:“我們每年都組織提煉村民的優秀家訓,評選出的‘好家訓’不僅會上墻在村里集中展示,還會給這個家庭懸掛特制的榮譽牌匾。”實踐團采訪了幾位在村頭納涼的村民。“以前村里攀比風氣重,誰家辦紅白喜事都怕丟面子,講排場,負擔大得很。”大爺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好了,墻上亮家訓,門口掛‘廉’牌,活動講家風,風氣正了,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互幫互助、搞好生產上!”

“這不僅是標準,更是村民共同商議的公約。”小聯圩村村委會受訪人向實踐團介紹道。他指出,過去紅白喜事中的攀比風氣加重了村民負擔。為此,村紅白喜事理事會廣泛征集民意,形成了一套村民認可的操辦規范,并在新風文化禮堂顯著位置長期公示。“標準公開透明,攀比少了,負擔輕了,節儉辦事的新風自然樹立。”受訪人強調,“理事會成員由村民推選,負責監督執行并定期評議公示,讓‘廉潔’在村民最重要的生活儀式中變得具體可感、有規可依。”

在城區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專門設立了“廉政之窗”區域,圖書角匯集了黨紀法規讀本、廉政理論研究、典型案例剖析等多種讀物。此外,團隊成員了解到社區還常態化組織開展廉潔戲曲展演等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遞廉潔理念。社區受訪人表示:“我們就是要讓廉潔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場景,抬眼可見,隨手可及,在潛移默化中入腦入心。”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堂鮮活的廉潔文化實踐課,更是一次錘煉初心的實踐之旅。同學們將以廉潔自律為準則,將實踐所學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勇擔使命,貢獻青春力量。(文/徐驚心 圖/張國揚 初審/汪鵬程 終審/管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