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楚喬 帥婷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習主席強調,科技領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把握科技安全的時代脈搏,以科技安全支撐和保障國家總體安全,已成為當下的重要課題。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之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推動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與國際安全形勢的深刻變化。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已然成為振興經濟、提升綜合國力的關鍵要素,也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主戰場。當前,我國科技安全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風險挑戰。從國內環境來看,對于科技創新前沿動態和最新成果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尚未形成廣泛的高度共識,技術信息、數據泄密事件還有發生;一些領域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卡脖子”現象依舊存在;相關科技體制優勢對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支撐還不充分。從外部環境來看,一些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科技優勢,采取技術封鎖、出口限制等手段,給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挑戰。前進道路上,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針對國家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提升國家安全的自主可控能力,確保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不受制于人,增強科技賦能國家安全的能力。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應有之義。“國之大者”,安全為要。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以宏闊的戰略思維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國家安全形勢發展變化新特點新趨勢,深入總結國家安全工作歷史經驗,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化和拓展了我們黨關于國家安全問題的理論視野和實踐領域,標志著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工作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為新時代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問題,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在于“總體”,“總體”是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的靈魂。它突出大安全理念,涵蓋政治、軍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數據等諸多領域,并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動態調整。科技安全是支撐和保障其他領域安全的力量源泉和邏輯起點,是塑造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物質技術基礎。隨著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和實踐,科技安全在意識理念、體制機制等方面也有了新進步,從“科技是國之利器”到“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再到“推進國家安全科技賦能”,充分說明科技安全是塑造國家安全的關鍵要素。前進道路上,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將科技安全放在國家安全大局中,全面提升我國科技實力,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發揮科技安全對國家總體安全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有效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
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內在要求。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發展和安全必須保持動態平衡,既要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任何時候都必須緊緊抓在手上。”科技安全不僅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基礎,更是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對科技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認清新時代科技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努力提高科技安全體系能力,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做到堅持發展不停步、維護安全不懈怠,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為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要提高科技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從政治高度、戰略高度和全局高度充分認清科技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關于國家安全和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安全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把科技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切實提高維護科技安全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完善科技安全工作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科技安全工作分級分類管理責任機制,明確管理事項、責任主體和工作程序,重點完善科技安全體系內各個子系統運行制度建設,聚焦國家科技安全重大問題,制定完善保障措施,全方位保護科技要素、科技活動、科技人才等的安全;完善科技安全預警監測機制,加強對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新興領域、重大項目、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動態監測,及時總結評估我國科技安全狀況;制定重大科技安全風險應對預案,加強風險研判和危機管控;完善國家科技保密制度,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敏感領域、重大項目、重點機構保密管理;積極推動各國就共同關心的技術領域安全風險管控開展國際對話,參與和引導相關全球治理規則的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