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學院2022年8月成立,發軔于1984年創立的巢湖師范專科學校德育教研室。學院現有教職工73人,其中高級職稱24人,教授6人,博士(含在讀1人)17人,全日制在校生893人,聯合培養研究生5人。開設學前教育、音樂表演和應用心理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學前教育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音樂表演專業2020年立項為安徽省音樂與舞蹈學類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應用心理學專業入選教育部長三角高校公共心理學課程虛擬教研室協作院校。
教師教育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學并舉,知行合一”的校訓,秉承教師教育學院“音教融合,德藝雙馨,健康快樂”的育人理念,努力“讓教育專業學生厚植音樂素養,讓音表專業學生精通教育理論,讓心理專業學生融通藝術教育,讓全體學生健康快樂”,培養樂學善教、長藝、啟智、潤心的卓越教育人才。
黨建引領把方向,以本為本筑根基
學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黨委領導。從“十四五”規劃、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構等宏觀設計,到制度體系、師德師風、人才隊伍、招生就業、教材選用、項目評審、優秀選樹等微觀工作,全面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思政滲透啟新程,德善潤教培俊英
湯山師話,指導引領有載體。制定《教師教育學院領導干部聯系基層工作制度》,領導干部深入班級聽課,宿舍走訪,開展教育幫扶形成制度;開展“我與書記面對面”活動,解決師生關切需求和困難。以二課賦能,圍繞“五育”,建設項目庫,舉辦活動40余項,創辦師范生師德演講比賽,推出16期“湯山師話”。

美育浸潤,課程思政有創新。開展每月大學生思政主題教育;承辦湯山青年讀享會,配合做好全省“文化名家進校園”暨“非遺進校園”活動;定期舉辦藝術實踐月活動,每年組織專業匯報演出(含項目演出)十余場;參加安徽省大學生藝術展演,斬獲省級獎項13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藝術比賽賦能,管弦樂團、舞蹈團、青年合唱團三大藝術團,共同構建了學生藝術實踐活動的鍛煉平臺。學生獲國際音樂大賽聲樂青年組一等獎、省挑戰杯紅色賽道獎項3項、合肥市舞蹈大賽冠軍、校新生廣播主持人大賽獎項5項、校運會第二名,1名學生榮獲第十六屆安徽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金獎,1名學生獲安徽省第二屆大學生講思政課決賽二等獎。


社會服務,責任擔當有落地。深入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學院榮獲“優秀組織獎”;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23年全年共開展志愿服務85次,累計參與人數751人,持續服務時長2345.1小時;推進“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一院一鎮一品”志愿服務項目,組建“‘音’為有愛, 與‘心’同行”志愿服務團隊,赴環巢湖中小學、北大街社區、南巢街社區、銀屏鎮開展藝術下鄉、心理團輔等志愿服務活動21次。

人才引培有突破,師資保障上臺階
學院2人赴境外進修博士學位,面試高層次人才博士30余人次,簽約11人。職稱晉升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7人(輔導員系列1人)。當前,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卓越教學名師1人、省高校優秀人才1人、省級教壇新秀4人、省級課程思政名師1人、校級學術帶頭人1人、校級教壇新秀1人、巢湖市拔尖人才1人、“雙師雙能型”教師32人。



加強教師競賽選拔推優。學院注重青年教師的引培工作,成立科研和教學團隊,針對不同賽事打磨。2022年以來,獲安徽省第六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1項,校級青教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優秀獎1項,校級教學案例獲獎2項。安徽省本科師范院校教師智慧教學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校第三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近五年,學院各級各類教科研項目立項100余項。其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項,安徽省哲學規劃辦項目等省級項目43項;省級質量工程29項;安徽省社科聯三項課題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0部。我院教師參加首屆美國伊斯曼國際揚琴藝術節、紐約國際揚琴藝術節,榮獲專業A組金獎各1項。
五度標準為衡量,教學成果有亮點
招生與生源情況體現較高適應度。學生留皖率達75%左右,融入長三角地區占比有85%。就業與專業對口率體現較好達成度,近三屆畢業生升學率和就業率穩中有升,升學率由2022年的2.38%,上升到2024年的7.66%。學前、應心、音表專業近三年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達到77.03%、78.63%、71.42%。
久久為功,方能善作善成,學院將繼續堅持“外求拓展、內鑄特色、守正創新”的辦學思路,大力落實“1234”發展方案,即秉持“一導向”、把握“兩突破”、推行“三服務”、抓住“四常規”。學院將著力把握國家級項目立項和碩士生導師增添兩個突破,積極推行縣域高中幫扶、社會心理咨詢、中小幼課外音樂輔導三個服務,緊緊抓住黨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四個常規,全面推進學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把學院建成聯通長三角,省內同類院校一流,進一步彰顯“音教融合、德藝雙馨、健康快樂”特色的高水平學院勇毅前行。(文、圖/張碧影 初審/鄭艷 終審/蔡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