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始建于1983年,是學校本科辦學最早的院系之一。目前,學院設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4個本科專業,其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安徽省應用型高峰培育學科立項建設名單。目前,在校本科生991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30人;現有專任教師62人,其中高級職稱33人,博士42人,省級領軍人才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人,省第一批科技特派員5人。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立德樹人作為學院工作的第一要務,全方位貫徹OBE理念,促進學院內涵式發展。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學院堅持“潤德 致知 求實 創新”的辦學理念,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建引領新征程 聚力鑄就育人路
學院黨委始終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圍繞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目標要求,以新時代黨建“雙創”標桿院系為中心,突出三個樣板支部的支柱作用,強化六個基層師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聚力打造“136”黨建平臺,即“一個中心,三個支柱,六個堡壘”黨建平臺,有效推動學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自標桿院系立項以來,學院進一步強化“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形成了以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四位一體”的聯動育人機制。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產教融合新畫卷 校企攜手育英才
近三年,學院在深化產學研合作、建設實習教育基地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之路上不斷努力前行。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學院積極搭建科研平臺。目前,擁有省級科研平臺2個、校級科研平臺1個以及校企共建平臺3個。學院連續3年科研到賬經費增長率近30%。為進一步貫徹“理論-實踐-理論”的育人理念,學院成立并依托巢湖學院新能源產業學院和霏潤產業研究院構建“三院一體”式的育人模式。目前已和19家企業建立起密切合作,共建14家實習就業基地,14余位教師入職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或開展駐企合作。學院充分發揮科研和師資優勢,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目前學生發表論文共計30余篇,授權專利10項。此外,學院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申請獲批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同地方企業共育本科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實踐教學展新貌 創新育人譜華章
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加大對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支持力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分解到理論、實踐、競賽、創新訓練等環節,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互推進和有機融合。加強頂層設計,在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中強調實驗實訓的基礎性和應用性,設置基礎實踐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綜合實踐課程以及創新課程。打造了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專業性”的高水平課程。不斷加強高層次課程培育力度,傾力推動課程建設與質量提升,獲推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積極推進實踐教學改革,開展設計性實驗、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和認識實習,著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近年來,榮獲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9項,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31項,“互聯網+”省級以上獎項6項,學生創新能力獲全面提升。

多元培養育英才 產業導向促就業
學院構建“面向需求,多元并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密結合地方產業發展現狀,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實現高質量就業。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留皖率超70%,主要分布在海螺集團、國軒高科、晶科能源、信義玻璃、廣信農化等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環保相關的龍頭企業從事生產設計、工藝研發等工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近3年學院學生考研錄取率約達25%,位居全校前列。百余名學生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產業輸出為導向,強化校企合作,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學院遵循“德學并舉、知行合一”的校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化內涵建設,采取有效舉措,扎實推進專業建設,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文/蔡昌武 圖/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初審/張楊 終審/王小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