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學校“十四五”學科專業發展規劃,提升服務節能環保、生命健康等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的能力,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于2022年9月組建成立。現有生物工程、生物制藥、環境生態工程3個本科專業,在校生648人。學院專職教師40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博士25人,安徽省教學名師1人,安徽省學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教壇新秀1人,巢湖學院“湯山英才”4人。
加強頂層設計 科學謀劃學院發展規劃
主動圍繞國家、安徽省發展戰略,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科學謀劃并推進實施學院“十四五”規劃。2023年11月,學院成功召開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制定了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確立了“兩個堅持”“三個突破”戰略目標和“333”行動計劃,進一步統一了全院上下的思想、凝聚了共識,確定了以“提升服務環巢湖流域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為主要方向布局新的學科與專業增長點,同時加強生物技術與“水科學”的交叉融合。2023年獲批“環境生態工程”本科專業與“環巢湖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培育)”省級平臺,標志著學院在專業布局上更趨優化,科研平臺建設取得新的突破。

堅持黨建領航 創新實踐“三全育人”新格局
學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歷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地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始終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精心打造“五育平臺”,建立健全獨具學院特色的“1+3+5”育人機制。以“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為主線,制定《生環學院“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實施高質量黨建領航工程和三級黨組織標桿建設專項計劃。打造“黨徽閃耀在基層”專項行動,實施“學—思—踐—傳”黨建育人模式,擦亮“紅色+綠色”實踐育人品牌,深入思政教育一線為師生辦實事解難題,為學生思想解惑、心理解壓、學習解困、生活解難、就業解憂500余人次。
積極開拓就業市場,新老校企合作約20余家單位,為學生精準提供就業崗位。堅持分階段、不間斷、跟進式做好學生考研服務,建立師生結對“1+1”。近年來,就業率超過91%,研究生錄取率30%左右,穩居學校前列。

強化師資建設 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造就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根本性工作來抓。目前,基本形成了一支學緣多元、年齡結構合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師隊伍。兩年來,共引進青年博士人才14名,教師隊伍博士比近62%。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1名教師獲安徽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2人獲安徽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人獲評省級教壇新秀。強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先后選派8位老師赴企業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擔任科技特派員、科技副總,“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為40%。

深化專業、課程建設 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貫徹OBE理念,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新版培養方案更注重實踐技能和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貫徹OBE理念,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新版培養方案更注重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的提升、更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優化課程內容,強化兩性一度與產教融合。近2年,對15門理論課、22個實驗項目的授課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成功立項省級質量工程項目3項、校級質量工程項目4項。加強教學條件建設,拓展實踐教學資源,對標企業需求,針對性建設校內實訓實驗室,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2024屆校企合作指導畢業設計(論文)比例達到32%。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打造課程思政團隊,構建“1+3+4”課程思政模式,全面貫徹立德樹人任務。

強化學科團隊建設 科研反哺教學
進一步加強學科平臺、團隊及高水平研究項目建設,以服務高質量人才培養。2022年,立項“緩控釋制劑共性技術研究與開發”校級重點實驗室,支撐生物制藥學科發展及專業建設。2023年,組建“水科學”團隊,加強水科學研究,同時立項“環巢湖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培育)”省級平臺,強化學科平臺對學院三個本科專業建設的支撐作用。
加強有組織科研,獲批安徽省科研計劃攻堅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等省部級項目6項;獲批立項擬定安徽省地方標準1項、合肥市地方標準2項;橫向到賬經費2年內增長600%。
科研反哺教學,鼓勵教師積極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水平取得新突破。近年,獲得各類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項30項,學生作為主要完成人發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6項。

構建“12345”體系 創新打造實踐育人新模式
學院堅持以生為本,秉持“發揮專業優勢、推進實踐育人、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理念,形成“12345”實踐工作體系和工作格局,即:依托“環巢湖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1個平臺,實施“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精心打造實踐基地”和“發揮學科區域優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2項特色舉措,用好“三下鄉”“一院一鎮一品”“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3類實踐載體,形成“春芽”課堂、暖心工程、低碳行動、點‘亮’巢湖4項品牌志愿服務,通過鄉村“人才、產業、文化、生態、組織”5個維度,助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升學院實踐育人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水平。先進做法先后受到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中青網、安徽先鋒網、安徽日報、鳳凰網等省級以上媒體報道80余次。學院榮獲省級鄉村振興專項“優秀團隊”稱號,獲校級一等獎3項,其他校級獎項20余項,學院獲校級暑期社會實踐“優秀組織獎”、“優秀青年志愿者協會”和“優秀記者站”榮譽稱號。

新時代第二次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學院將深刻領會并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建成教育強國的新理念、新戰略,以新一輪審核評估為契機,將本次評估的全面檢驗和提升質量的核心要求轉化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以評估標準為導向,建強師資隊伍、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涵養質量文化,不斷推動本科教育教學水平高質量發展,為助力學校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貢獻智慧和力量。(文、圖/邢大偉、邢權、晁天彩 初審/晏娟 部門審核/陳小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