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黨委學生工作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持續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落實“五育并舉”,服務學校“兩個建成”目標任務,堅持學生中心,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推動學生工作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培根鑄魂,著力構建新時代思政育人新格局
構建“1338”思政工作體系,“三全育人”持續深化。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強思政隊伍、教師隊伍、管理服務三支隊伍,抓實新生入學教育、在校學習教育、畢業生文明離校教育三個階段,打造“黨建+班團”引領協同、兩個課堂有機融合、智慧思政共建互融、“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學生工作“8+1”聯席會議協同聯動、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家校社協同共育、實習就業一體融通八大載體,思政育人走深走實。《提升親和力增強時代感:高校智慧思政育人大格局的探索與實踐》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批安徽省“三全育人”提升計劃項目16項。


鑄魂賦能,學生理想信念持續增強。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抓住“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為學生講授“開學第一課”,組建優秀輔導員宣講團深入班級開展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創新形式舉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頒獎典禮等儀式教育,開展學風建設“321”工程、“優秀畢業生”等系列典型評選,舉辦“榜樣力量青春領航”優秀學子報告會、“成長在基層”優秀畢業學子報告會等,開展“國旗見面禮”“我與國旗合個影”等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家國情懷更加熾熱。

守正創新,網絡育人效應持續釋放。堅持“以思想引領為魂、生活服務為基、教育教學為要、文化娛樂為趣”建設理念,易班·今日校園功能不斷優化,網絡育人實效更加凸顯。持續優化平臺載體,在全國率先開展易班與今日校園互融共建(共建模式被國內160余所、安徽省內41所高校復制推廣),覆蓋師生校內學習生活全場景,日均活躍度2萬次以上,構建網絡育人新空間。完善隊伍建設體系,實行校易班發展中心、院級工作站、班級交流群三級聯動、有效互補的網絡思政布網模式,實現自上而下全覆蓋的梯隊管理,構建網絡育人新體系。豐富內容供給,打造6類14個網絡思政品牌活動,開展月度主題教育活動,打造易師說、情暖研途、“六個一”云打卡等育人品牌,構建網絡育人新生態。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國家級、省級“優秀易班共建高校”“優秀易班共建案例”等獎項30余項。


啟智引航,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持續優化。健全完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細化學風培育措施,堅持“以制度正學風、以管理育學風、以榜樣樹學風、以活動促學風”,構建“教育、約束、幫扶、激勵、預警”“五位一體”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春秋學期學風建設月活動,以養成教育為抓手,常態開展“早鳥行動”“學霸筆記”、宿舍文化節等活動,實施學生素養提升“六個一”工程,營造“樂學尚能”良好氛圍。近年來,學風持續向好,優良學風創建的針對性、實效性得到進一步提升,“樂學尚能”氛圍不斷形成,學科與技能競賽參與率和獲獎率、畢業生升學率逐年提升。

以生為本,聚力夯實學生成長發展之基
突出“六心融合”,護航學生陽光成長。一是納入“心”規劃,做好心理健康“掌舵人”。組建“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個體/家庭”五層結構聯動工作隊伍,設置班級心理委員,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心理育人格局。二是改革“心”課程,做好心理建設“引路人”。推進“理論教學—翻轉課堂—實踐體驗”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三是組建“心”隊伍,做好心靈培育“工程師”。建設以專職教師為骨干、以兼職教師為補充,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素質優良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提升咨詢指導能力水平。四是豐富“心”活動,做好心理活動“組織員”。“五育融合”賦能心理健康教育,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心理大講堂、最美笑容征集、戶外素質拓展等活動,多形式多層次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服務需求。五是突出“心”聯動,做好心理咨詢“療愈師”。優化家校醫社協同機制,強化家校共育,做好跟蹤服務及支持性輔導。六是構建“心”體系,當好學生成長“護航員”。健全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加強前端管理與動態監測,做到全員普查、重點篩查、輔導約訪、動態跟蹤、干預反饋。學校榮獲心理健康“雙十佳”先進集體、優秀案例等稱號。

立足“五個聚焦”,提升資助育人實效。一是聚焦“助”困解憂,育人有溫度。完善多元化、分層次、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發揮教育扶困托舉之力。近三年,累計發放資助資金1.5億元,資助55134人次,重點保障人群100%全資助。二是聚焦“聯”動協作,育人有力度。健全班級、學院、評審委員會、領導小組四級獎助學金評審工作機制,多部門協同聯動,提高困難學生校園適應、生活服務、經濟支持和成長發展的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打通資助育人最后一公里。三是聚焦“智”慧認定,育人有精度。依托“智慧資助”應用,打破傳統模式下困難生認定容易一刀切、均等化局面,推動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近三年,隱形資助1736人次,發放補助99.04萬元。四是聚焦“新”質引領,育人有深度。探索構建“春夏秋冬知我心”資助育人體系,堅持四年四季全貫穿、資助服務不斷線、育人活動常態化,真心真愛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志智”雙增。五是聚焦“育”才立德,育人有廣度。聚焦學生個性化心理和發展性需求,開展“乘風計劃”,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目標,提升育人效果。2名學生榮登《人民日報》“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名錄”,6名學生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1名畢業生入選安徽省“資助圓夢皖美未來”優秀典型案例。學校榮獲“安徽省學生資助工作優秀單位案例典型”,學生資助“百千萬”走訪、勤工助學工作獲評安徽省資助育人典型案例。《巢湖學院:十年資助走訪,家校育人促振興》在學習強國刊載報道。


致力“筑夢、圓夢”,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一是筑夢啟航,加強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形成“一把手”負責,就業指導中心統籌,工作專班主抓,職能部門聯動,二級學院人人參與的全員工作矩陣。創建“指南針”就業創業指導名師工作室,選派教師參加校外就業創業師資培訓;組建“就業大使”學生團隊,引導學生全流程參與“促就業攻堅行動”。依托“揚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月、“啟航”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月為主要載體,打造就業創業教育品牌化載體,共同營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就業育人的良好局面。二是圓夢未來,提升學生就業質量。聚焦學校“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積極引導更多青年學子樹立“成長在基層立志攀高峰”就業目標,服務高質量發展。每年舉辦“成長在基層”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會,開展就業典型事跡采編活動,設立基層就業獎學金,多措并舉架起基層就業連心橋。近年來,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學校就業工作質量穩步提升。45名畢業生通過西部基層招錄項目建功立業,216名畢業生參加西部計劃,投身國家和地方基層項目就業人數位居全省前列。畢業生初次去向落實率均保持在90%以上,留皖率超過70%,環巢湖就業近50%。畢業生升學率逐年提升,征兵連續超額完成,考取公務員、教師編制、國有大型企業等高質量就業超過20%。近三年,獲安徽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金獎1項、銀獎3項、銅獎1項、教學賽道銅獎1項,學校連續多年獲優秀組織獎。1名學生獲全國首屆“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校培養“就業大使”典型經驗被《中國教育報》《安徽教育信息》等媒體刊載,典型案例成功入選安徽省2024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案例,并推薦至教育部參評。學校榮獲2023年安徽省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突出單位激勵表彰。



凝心聚力,傾力做優全方位管理服務保障
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以能力提升保障學生工作扎實有效。一是強化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以專業化發展、科學化管理和業務能力提升需求為導向,完善分層次、多形式輔導員培訓體系,持續推進輔導員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建設。開展輔導員“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和輔導員工作室建設培育工作,開展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工程系列培訓,邀請全國模范教師路丙輝、全國最美輔導員楊建等校內外專家作專題報告30余場,選派輔導員參加線上線下各類業務能力培訓500余人次;舉辦輔導員發展論壇、開展輔導員主題班會公開課、就業指導示范教學課,持續提升輔導員隊伍素質能力。二是完善激勵保障措施,暢通輔導員職業發展路徑。落實輔導員隊伍雙線晉升要求,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近三年,1人晉升為副教授,27人晉升為講師,12人晉升為科級輔導員。1人獲安徽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3人在安徽省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中獲二、三等獎。2人獲批省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1人獲批網絡名師支持計劃,6人獲得安徽省高校思政能力提升綜合改革項目立項。

強化底線思維,以筑牢防線呵護學生健康成長。構建相關職能部門等部門牽頭、學院組織、學工隊伍實施、學生骨干配合的多層次、網格化管理體系,設置學生宿舍安全網格員3000余名。定期開展宿舍安全衛生檢查和外宿排查,及時發現并排查相關安全隱患。依托大學生思政主題教育、主題班會、主題黨日團日等開展安全教育,營造人人講安全的良好氛圍。做好學生假期去向追蹤管理,落實假期值班值守。建立重點關注學生工作臺賬,開展心理咨詢、心理危機干預、復學心理評估會等。每月通過學工例會等形式開展安全管理工作調度,學院按照“日梳理、周分析、月總結”要求梳理排查安全風險隱患,壓緊壓實責任,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凝聚育人合力,以機制創新服務學生成長發展。一是落實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學校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全覆蓋聯系108個班級,扎實開展“五個一”活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二是構建學生工作“8+1”聯席會議機制。堅持“以生為本、服務育人”,做到“信息互通、問題共商、協同共管”,職能部門與學生代表面對面,及時反饋、研究、解決學生在學習、發展、生活、安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問題。會議已召開46次,解決學生反饋問題500余個。三是選聘優秀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配合輔導員做好學業指導、學科競賽、考研指導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數字賦能,以社區建設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將線下“一站式”與線上“一鍵式”深度融合,探索“1+2+N”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著力打造1個社區調度中心、2個線上教育管理服務平臺,N個多功能線下品牌社區,將學生社區打造成黨建前沿陣地、“三全育人”實踐園地、智慧校園服務基地、平安校園樣板高地。一是結合校園整體規劃,統籌線下“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構建“一總多分”社區空間格局。以大學生活動中心為調度中心,建成青春領航、巢有范、指南針名師工作室、滋蘭美育活動中心4個分社區,組建“巢有范”學生黨員服務站和“青年之家”學生服務站2個社區服務管理學生組織,打造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環巢湖地區黨史名人事跡文化長廊。開展社區讀書分享會、“中國結”傳承、“職通車”就業創業指導等特色社區活動。二是依托智慧校園建設,優化線上“一鍵式”學生社區建設。上線獎助申請、心理咨詢、學業幫扶、失物招領等60項“一鍵式”服務應用,實現“一網通辦”,滿足學生日常需求。面向輔導員和社區管理干部,上線輔導貓、家校互聯等12個管理應用。開發“一站式”學生社區預約系統,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培育網絡名師工作坊、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精品思政微課程等7大線上社區文化品牌。

志高行遠惟日新,業廣功崇貴有恒?。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堅強領導下,學工部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以時不我待的干勁、敢為善成的拼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守正創新,履職盡責,團結協作,乘勢而上,推進學生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文、圖/學工部 初審/夏桂林 終審/華紫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