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巢湖學院這片充滿活力的教育熱土上,電子工程學院以其深厚的辦學底蘊、卓越的育人成果和前瞻的科研實力,成為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學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辦學歷史厚實,鑄就發展基石
巢湖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前身為始建于1978年的巢湖師范專科學校物理系,伴隨專業結構優化和專業學科建設需要和學校以工科專業為主的建設定位,于2018年組建電子工程學院。四十余載的辦學歷程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至2024年9月,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達1696人,聯培研究生10人;辦學水平持續提升,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獲得者為代表的學界專家學者,有創業成功掌舵上市公司的商界精英專家,有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獲得者為代表的基層公務員。

師資隊伍充實,砥礪創新發展
學院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高、教學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77人,專任教師64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30人(占比46.9%),博士32人(占比50%),碩士生導師11人。專業教師獲評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高校自然科學杰出青年1人,省高校高端人才引育行動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學者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人,省級教壇新秀6人,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1人,省科教文衛體系統師德先進個人1人,受聘湯山英才Ⅰ類4人。

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培養質量
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學院現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和微電子科學與工程4個招生專業,形成服務十大新興產業的特色專業群。學院貫徹“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推進工程教育,提升教學質量。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歷經多年建設,已成為安徽省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點,并獲批“新工科”專業建設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率先開展項目化教學試點,入選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近年來,學院因賽教一體化方面的突出成效,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等獎各1項。

科研成果豐碩,助力學科發展
以平臺建設為牽引,以科研項目為動力,推進學科建設,取得良好成效。近年來,學院獲批新型光電系統設備與驅動優化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培育)、控制科學與工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各1項。學院教師已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2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期刊論文100余篇,6篇論文獲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研究成果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巢湖市青年科技獎2項。教師與企業合作,完成委托開發項目900余萬元,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科競賽突出,彰顯育人成效
學院成立了5個學科專業競賽協會,形成“1+1”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有效地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向創新實踐能力提升。近年來,學生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教育部A類賽事中屢獲佳績,獲得數學建模國際競賽一等獎、全國一等獎第1名在內的國家級以上獎項32項,省級獎項300余項。

就業質量高,服務地方經濟
學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90%以上,畢業生主要在國家電網、龍源電力等電氣相關龍頭企業以及電子信息類企業從事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學院考研錄取率位居學校前列,近5年,244名學生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錄取為研究生。40余位畢業生參軍入伍、入選“西部計劃”、進入鄉鎮基層單位,生動踐行了“德行并舉,知行合一”的校訓,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結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巢湖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將繼續秉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發展,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奮斗。相信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電子工程學院的明天將更加美好!(文、圖/王靜 初審/方愿捷 部門審核/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