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巢湖學院共青團在學校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團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服務學?!皟蓚€建成”目標任務和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積極融入學?!叭恕焙汀按笏颊惫ぷ鞲窬?,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牽引,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等優勢,服務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近五年,學校共青團先后獲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國優秀單位、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獎、安徽省五四紅旗團委、安徽省直屬高校共青團考核優秀等獎項榮譽。

堅持黨的領導 思政引領主旋律更加昂揚
全校團組織始終恪守“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教育青年,自覺肩負起為黨育人的職責使命,不斷深化共青團自身組織建設,通過主題教育、骨干培訓、典型選樹、網絡宣傳等方式引領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勇擔強國使命。
近三年,圍繞“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等主題,組織化開展理論宣講、讀書研討、紅色研學、儀式教育等活動100余場;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創新開展主題鮮明的青春詩會、青春歌會等沉浸式藝術思政活動500余場;依托“青馬”工程培訓班、團校、《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讀書班、社團骨干培訓班等,培訓團員青年政治骨干4672人;以百名“湯山之星”和“兩先兩優”評選表彰為載體,選樹先優典型,先后16名同學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安徽省“大學生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2個團支部獲評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學校“主旋律”思政隊伍宣講團入選團中央全國重點高校講師團宣講矩陣;持續鞏固提升團屬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的引領力、影響力和傳播力,推出《有我》《鄉村吉他聲》《同“粥”共濟》等優質網絡文化產品200余個,作品《同“粥”共濟》獲安徽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項目高校原創文化精品項目立項支持,并獲“我心中的思政課”第七屆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一等獎,作品《活著1937》獲安徽省第一屆優秀藝術團課評選活動一等獎,團屬湯山青年傳媒中心入選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會員媒體單位”,獲評中青校媒(安徽)“十佳校媒”和《中國青年報》優秀通訊站共3次。




堅持以文化人 涵育新人氛圍更加濃郁
巢湖學院共青團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多元化、品牌化、屆次化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五育并舉、五育融通,持續提升校園文化活動質量與層次。堅持“思政+專業”社團建設理念,建強社團育人陣地。修訂《巢湖學院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辦法》《巢湖學院社團指導教師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等制度,構建社團建設管理評議委員會與業務指導單位協同育人體系,配齊配強社團指導教師,60個社團功能型團支部設立全覆蓋,開展社團年審、評星定級、先進表彰、風險排查等工作,建立正向激勵機制。
近三年,攜手相關部門積極承辦“文化名家進高?!薄胺沁z進校園”“徽風皖韻進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安徽省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大賽等省級高水平文化、競賽活動,邀請黨的二十大代表、“大國工匠”毛勝利宣講勞模工匠精神,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層次;立項扶持培育“一社一品”精品活動項目,屆次化舉辦文化科技藝術節、社團文化節、體育文化節、文明修身月、大學生傳媒節、宿舍文化節等活動,持續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將環巢湖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與專業學習結合,與骨干培訓結合,開展文化傳承主題講座、紅色故事講述、巢湖民歌學唱、專題交流研討、民俗文化調研等活動,鼓勵師生挖掘環巢湖文化元素進行主題創作,轉化成“挑戰杯”、大藝展、三下鄉等省級以上高質量競賽獲獎項目多項,積極推進環巢湖文化進校園。學生模擬政協協會獲批2023年團中央首批100個重點聯系模擬政協學生社團。34件作品在安徽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獎,其中一等獎15件,4件作品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獎,學校獲全國優秀組織獎,獲獎數量和等次實現新突破。其中學校傳承與發揚巢湖民歌的舉措經驗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探索與創新——以巢湖學院為例》獲評全國高校美育改革優秀創新案例二等獎,女生合唱《巢湖美》獲安徽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體現了環巢湖文化塑校育人的成效。


堅持科創提質 創新創業動能更加強勁
巢湖學院共青團以專業為導向,以實踐為載體,以競賽為抓手,構建“三位一體”科創育人體系,打造培育期重完善、成熟期重打磨、貢獻期重展示、影響期重示范四階段全周期服務指導模式,幫助引導學生將活動創意靈感轉化為高質量項目作品,聚力“挑戰杯”競賽為龍頭的高水平賽事,以賽促創、突出品牌、擴大參與,著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強化創新創業賽事育人功效。
近三年,舉辦競賽培訓會、宣講會、優秀成果展示會等活動100余場次,促進學生科創項目及團隊水平不斷提升,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賽績。在2023年第十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共獲省級獎項43項,其中一等獎6項,獲獎等次和數量在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學校首捧省賽“優勝杯”。在2024年第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中,獲得省級金獎1個、銀獎5個、銅獎9個,學校獲“優秀組織獎”,1件作品已進入全國總決賽,即將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金獎和銀獎的最終角逐(全省同類院校共3個項目入圍)。在團中央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的2023年全國機器人科技創新交流營暨機器人大賽中斬獲特等獎1項(安徽省唯一)、三等獎1項。


堅持知行合一 實踐育人成效更加顯著
巢湖學院共青團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出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完善校院兩級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推行全員注冊志愿者,依托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載體,建機制、搭平臺、強指導、樹品牌,構建暑期“三下鄉”、寒假“返家鄉”、日?!吧鐓^實踐”三位一體“全年不落幕實踐育人模式,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
近三年,學校新建續建社會實踐基地84個,獲批三下鄉國家級團隊51支,省級團隊56支,30000余名師生以環巢湖為主場域開展理論普及宣講、愛國主義教育、發展成就觀察、鄉村振興促進等主題實踐活動,受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網、安徽日報等省級以上媒體報道5000余次。學校志愿服務氛圍濃厚,每年組織開展校內外常態化的校園清潔、愛心獻血、交通勸導、公益支教、景區講解等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年均2000余次50000余小時,打造出環巢湖“一院一鎮一品”、湯山愛心學校、巢湖特色文化主題墻繪、青少年科普支教、鄉村體育加油站、環巢湖心理健康服務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


環巢湖“一院一鎮一品”大學生社會服務行動是校地共建的特色項目,獲安徽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二等獎。由校團委牽頭,將第一、第二課堂有機融合,把服務與成才緊密結合,推動每個學院對接一個鄉鎮,立足專業所長和地方所需,打造一個品牌項目,用大學生志愿服務助力校地合作。經過近5年探索優化,形成了文化旅游產品提升、優秀文化習俗傳承、健康體育運動休閑、科技興農助農、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教育關愛幫扶6大服務方向,為地方發展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如開展柘皋鎮唐馬龍舟文化、峏山楊中醫文化、巢湖民歌調研,編寫出《汪橋村口述史》《唐馬村口述史》,整理巢湖民歌曲譜50余首,組織1586名志愿者服務合肥市柘皋夏至民俗文化節活動;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人居環境提升設計,繪制環巢湖特色主題文化墻繪,打造《合你一起巢心動》文旅真人秀節目,為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引流;為鄉鎮提供農產品包裝設計、直播帶貨等服務,直接幫助農民增收;整合鄉村體育文化表演、體育支教、體育賽事等服務,實施“鄉村體育加油站”項目,開展百名體育專業大學生志愿者助力百所中小學體質測試活動;開展巢湖水質監測、綠色環保宣傳活動等。持續開展的環巢湖“一院一鎮一品”大學生社會服務行動,達到了學生成長和地方發展雙向受益的目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都曾專題報道。

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涵養了學生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砥礪了青年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濃厚了“成長在基層 立志攀高峰”基層就業氛圍。近三年,共有92名畢業生參加大學生服務西部計劃,錄取人數連創歷史新高,在全省高校中位列前三位,在同類院校中排名第一,譜寫了“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巢院篇章。學校社會實踐工作獲評省級以上獎項44項,獲評“安徽省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團組織”1次,獲評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2次,連年獲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全國優秀單位”和“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組織單位。

堅持青呼我為 服務青年舉措更加務實
巢湖學院共青團緊扣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建立健全學生權益維護機制,構建“校—院—班”三級權益聯動工作體系和“專題+日常”“線下+線上”維權服務模式,扎實開展共青團組織“我為青年辦實事”和學生會組織“我為同學做件事”實踐活動,架起學校和青年的“連心橋”,為同學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
近年來,校團委以學生會為橋梁,收集整理青年學生所需所盼,提交“我與書記校長面對面”暨學生工作“8+1”聯席會議,8個相關部門直面學生訴求,限期對號銷賬,公示處理情況,截至目前已經召開46次會議,解決議題500多個,問題解決率98%以上。日常權益服務則依托校—院—班三級權益聯動工作力量,通過思想動態調研、物業服務交流會、飲食權益座談會等,反饋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解決學生日常困難、訴求2500余條。此外,校學生會設立線上學生權益服務平臺,發布官方通知、權益跟蹤、失物招領、問題關注和尋物啟事等10000多條,做到日日更新,實時在線,回應同學關切,響應同學需求,凸顯了共青團和學生會的服務宗旨。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在學校黨委和上級團委的堅強領導下,巢湖學院共青團將立足新起點,謀求新跨越,鑄牢對黨忠誠之魂,聚力中心大局所需,堅守服務青年之本,夯實改革強團之基,搭平臺、創載體、抓項目、拓領域,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作風、更大的擔當、更拼的干勁,團結帶領全校團員青年緊跟黨走,為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和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做出更大貢獻。(文/何冬冬 圖/團委 初審/王林 終審/王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