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廷,男,1996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共黨員,化材學院15級化學工程與工藝班學生。在校期間曾擔任班級學習委員、學生第一黨支部書記、巢湖學院足球愛好者協會會長,曾獲校三好學生,2次校一等獎學金、1次校三等教學金,安徽省“品學兼優”大學生等榮譽。在2019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中,考入上海師范大學分析化學專業。

和鄭強廷學長的初次見面是在學校的操場上。陽光明媚的下午,操場上有很多人踢足球,鄭強廷學長信步走來,朝我微微頷首打招呼。有禮貌、陽光,這是我對這位學長的第一印象。伴隨著耳邊時不時傳來的歡呼聲,鄭強廷學長開始向我介紹他的故事。
為自己的堅持而選擇
鄭強廷學長看起來內向寡言,斯文白凈,與“運動型男”似乎相去甚遠,然而他最大的興趣愛好卻是足球。說起考研最初的動機,他笑著說,他決定考研與足球這個愛好脫不了干系,酷愛足球的他,喜歡在操場上汗流浹背肆意馳騁的感覺,一次隊友調侃他,要是工作了還有機會踢球嗎?鄭強廷不假思索地笑著說,那就再讀個研唄!笑歸笑,考研的想法卻就此在心里埋下了,只待“東風”的吹拂來喚醒它!
鄭強廷是巢湖學院足球愛好者協會的會長。“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足協人很少,而且大家的技術也不怎么好。我大二的時候當上了足球隊的隊長,當時很開心,暗自下決心要把足球隊帶好。”鄭強廷學長回憶起這些的時候,眼睛里似乎閃著光,神采飛揚。2017年,他已經當上了足協的會長,這一年他帶著足球隊,一路過關斬將,踢進了安徽大學生足球聯賽的決賽,并拿到了專業組的二等獎。除此之外,足球協會從學校的三星社團升為四星社團,他也是功不可沒。“我大一的時候整個足協也就100來人,到我大四的這一年,招新就招了200個。”鄭強廷無比驕傲,他覺得自己也算是為推動校園足球發展貢獻了一點力量。
腳步堅定的人,不管在什么方面,都具有堅持到最后的耐心和毅力,鄭強廷也是如此。省賽前夕校隊組織訓練,他8月就返校,一直訓練到11月。期間他從未缺席、遲到、早退。“當時我們遇上了瓶頸期,怎么都踢不好,內心很挫敗,整個隊的氛圍都比較壓抑。”參加省賽的人里,只有鄭強廷和另一個人是非體育生,沒有系統的訓練、沒有專業的培訓,僅憑對足球的熱愛,他們依然選擇了堅持,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問他這件事他為何如此印象深刻,他的回答是:因為我發現,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堅持,最后都會成功。也許你現在正挫敗、正煩惱,那是因為時機還沒有到來,堅持下去的話,遲早有一天你會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為自己的選擇而堅持
鄭強廷所在的化材學院考研風氣非常濃厚,每年順利考取研究生的同學多達百名,其中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等名校的也不在少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身處這樣的環境,鄭強廷考研的想法日益堅定。
鄭強廷入學后擔任了班級的學習委員一職,這一方面給他平添了要在學習方面作班級同學表率的壓力,另一方面作為學委與那些高年級的“學霸”“大神”打交道的機會也自然多了些。通過與“學霸”們的間接或直接的交往,鄭強廷發現這些傳說中的“大神”其實也很普通,所不同的是,他們都有著超出常人的恒心和毅力。而通過連續三年校足球隊訓練和比賽的經歷,他對于自己的堅持力還是頗有自信的,關鍵就是選擇——考,還是不考?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實力(每年他的綜合測評都位居班級前列,三年間兩次獲得專業一等獎學金、一次三等獎學金),考量了一下研究生之后的就業前景,他最終下定了考研的決心。
“我是從去年3月決定考研的。下決心以后,就開始每天看書,和大部分考研的人一樣吧,我也是按部就班地來。”鄭強廷學長輕描淡寫地講述著自己考研的過程,言語中并無過多的激動。我忍不住詢問:“學長在這段時間里有過覺得特別累、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嗎?”他微笑地看著我說:“或許有吧,但那也僅僅是一閃而過!”暑假那段時間,他在校外租了房子,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去圖書館看書,中午就在三食堂隨便吃個飯,下午又繼續學習,直到晚上十點左右才回住處。休息之前也會看兩個小時的書。這樣的學習狀態是他考研期間的日常生活寫照,或許對于別人而言,這種枯燥的生活持續近半年,未免有些難以接受,然而,鄭強廷卻甘之如飴:路,是自己選擇的,那就要堅持下去。
有人說考研是一條注定孤獨的道路,只能自己默默咀嚼個中滋味。對此,鄭強廷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了個六人考研小組,在最燥熱的暑假每天早上輪流去圖書館占座,學習的時候大家不會有過多的交流,但是平時他們會互相鼓勵、支持彼此,有誰懈怠了、疲倦了,他們都會互相給對方開導。這樣一群有著同樣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的人,讓考研不再孤獨,他們六個人也都堅持到了最后。
回首這一段考研路,鄭強廷無怨無悔,不是因為他最終的勝出,而是因為這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為了一個目標的實現,全力以赴!王安石不是說了嘛——“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亦!”
考研場上的“加時賽”
考研成績公布的那一天,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鄭強廷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的初試成績(包括總分、專業課、公共課)都達線了,憂的是他所報考的東華大學今年分數線較之往年有大幅提升,他未必能如愿進入該校的復試。怎么辦?這是一個擺在眼前、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鄭強廷沒有沮喪,沒有被動地等待一志愿學校的通知,而是主動出擊——積極聯系調劑學校!“就將這個調劑當成是球場上的加時賽吧!”進入加時賽,誰先進球誰能取得主動進而鎖定勝局,因而主動出擊就顯得尤為重要。
考研調劑要的就是信息及時,要的就是“先發制人”——主動聯系擬調劑的學校!為了及時獲得更多信息,考研筆試成績公布后他曾兩赴上海師范大學,一方面通過接觸研一、研二本專業的學長,從側面了解往年面試的相關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爭取機會在實驗室給老師幫忙、打下手,進一步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同時通過和老師們的交往展現自己的長處,也讓他們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功夫不負有心人,鄭強廷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如愿接到了上海師范大學的面試通知,并最終如愿以償被錄取。這場加時賽,鄭強廷笑到了最后!
我問他,在上海師范大學里的這段時間,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他靜靜思考了一會,說:“那里的學術氛圍真的很濃厚,晚上我從實驗室離開的時候,經常看到學生在路燈下看書。我感覺自己考研是正確的選擇,在這樣的平臺里,我能認識更多比我優秀很多的人,這是一生受益的事情。”
5月底,鄭強廷順利通過本科畢業論文答辯之后,他沒有選擇像大多數成功上岸的考研學子或考公學子那樣休憩一二,盡情享受自己最后的大學時光,而是馬不停蹄地趕到上海師范大學,開始了自己的新征程。
在我修改這篇采訪稿的時候,我打通了鄭強廷的電話,時值中午12:00,電話那頭的他正在學校的實驗室里忙著做實驗。電話里,我了解到這段時間的他一直在跟著導師后面做項目。如果把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比喻成又一場足球賽的話,很顯然,鄭強廷已經開始提前“熱身”了!
陶杰在《殺鵪鶉的少女》中提到,每個人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時,眼見風云千檣,做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里只是沉悶平凡的一天。大學畢業無疑是人生中重要的三岔路口,在這個路口,有人迷茫,也有人徑直朝前走去,鄭強廷便是后者。短短的采訪中,我看見了一個勤勉向上、踏實篤定的學生,一個見解獨到、知識儲備豐富的前輩、一個陽光積極、敢做敢拼的大男孩,他說他的大學生活里沒有遺憾,留下的都是奮斗中最美好的樣子。
記者手記:如果說,當初足球場上隊友的調侃只是在鄭強廷的心中播撒下考研的種子的話,那么巢院的優良學風就是喚醒這顆種子的東風,而灌溉這顆種子使之發芽的,正是鄭強廷辛勤付出的汗水!“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今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屬于鄭強廷的征途還很長,好在他已經做好準備,提前開始“熱身”,人生的球場上,勝利終將屬于那些不惜汗水、奮力奔跑者!(文/曹澤霖 圖/受訪者提供 審/陳小波)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