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建設與發展中,教師入職培訓是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為此,高校必須制定綜合對策,切實提高新教師的專業素質,為實現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鞍山師范學院新入職人員崗前培訓工作基于“PDCA”理念,依托“校—院”兩級,形成“學校集中培訓、學院特色培訓、個人網絡研修”三級培訓體系,打造“校本培訓、教師資格證必修課程培訓、教學基本功培訓、教學實踐培訓、微格教學訓練和競賽、網絡自主研修”六大培訓模塊,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全面提升了新入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以立德樹人為中心
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鞍山師范學院以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和綜合素養養成為重點,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師職業培訓的內容與方式,從源頭上破除形式主義,實現德育與技術并重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在培訓實踐中,引領教師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職業生涯規劃、校史校情等內容,讓教師熟悉科研和教務管理與服務,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與展望,積極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源,開展高校教師“四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教師的入職培訓過程中,鞍山師范學院根據學校的發展導向,確定新教師的專業培養目標,凸顯高校教育特點。在對新教師進行師德教育的過程中,根據教師職業需要,對培訓內容與方式進行重點改革,組織新教師對教師職業道德準則和敬業精神進行詳細學習,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拓展培訓載體,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專題匯報、參觀學習等多種方式,將上述培訓方式進行有機融合。同時,將新任教師師德師風測評與實際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將其納入實際工作崗位考評體系,從而實現對新教師師德師風培養成效的綜合評價。
精心組織實施
健全入職培訓體系
鞍山師范學院從新教師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設計出適合新教師成長的頂層方案;在入職培訓中,以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習為重點,健全包括教學板書、語言表達與儀表儀態、教案撰寫及課堂教學設計、現代教育技術等培訓內容在內的入職培訓體系。由二級學院負責導師全程指導、助課、聽課和備課培訓過程的具體實施。學校按照實施方案,建立“新教師入職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對新教師的上崗培訓進行全面管理和監督;為新教師的引進培養工作做好充足的經費保障,協調好校內各類資源,科學策劃并實施新教師培訓方案;在各個院系制定不同的《新教師入職培訓導師制實施辦法》,為新教師的成長提供科學、合理、高效、全面的指引;依托國家智慧教育高等教育教師發展平臺、遼寧省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平臺等,從思想鑄魂、固本強基、以案促學、師德引領、數字素養教育五個方面提升教師綜合素養,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
堅持多方協作
構筑高校教師入職培訓共同體
鞍山師范學院在新教師入職培訓過程中不斷加強與政府部門、企業及其他院校之間的協作,以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文件精神為指導,利用企業在職業實踐中的優勢,結合學校培訓相關工作,構筑起高校教師入職培訓共同體。通過該共同體將教育理論專家、行業和企業專家、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教師派駐到培訓實踐中,讓新教師更加方便地咨詢相關教師和專家,通過解答問題的方式,傳授教育新理念、新技術,使資源得到充分整合,進而提高入職培訓的運作效率。與此同時,鞍山師范學院依托“校—院”兩級不斷優化微格教學培訓與交流體系,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培訓效果并提出建議,持續提高新教師的素質和水平,讓新教師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學校組織二級單位每年都對新教師進行微格教學培訓和診斷,邀請多名專家參與點評。專家們從導入、講解、板書、多媒體使用及探究技能等多個方面,對參訓新教師教學表現進行指導。新教師通過回看自己的教學視頻發現上課時忽視的問題,便于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糾正。
隨著新時期教育教學體系的完善發展,鞍山師范學院為了更好地適應發展要求,對新入職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的入職培訓,力求打破以往入職培訓的局限性。學校通過線上線下系列培訓的開展,團結引領廣大教師永遠跟黨走,增強新教師愛校、榮校、強校的意識,培養新教師砥礪奮斗的品格,夯實新教師的教學基礎,幫助新教師盡快完成角色轉換,站穩講臺,使其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引領教育教學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
(本文系2022年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能力評價的高校教師分類與培訓需求研究”[課題編號:JG22DB001]階段性成果)
(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