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立足“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針,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抓手,堅持以生為本、成果導向,推動新文科建設。
管理學院建設有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工業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工商管理MBA、會計專碩MPAcc、工程管理MEM)。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湖北省重點建設學科,工商管理是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共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工商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會計學、行政管理6個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了“成果導向、四位一體”的全方位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成果導向,推動建設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實現了由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從“重知輕行”向“知行合一”的教學轉變。管理學院貫徹OBE培養理念,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培養方針和計劃、構建“全方位、多角度、高質量”的培養體系,形成了“成果導向、創新導向、以生為本”的專業課程體系,“面向需求、求真務實、科學運行”的教學運行機制,“協同育人、資源整合、注重實踐”的日常教學氛圍,“課堂實踐、校企聯動、動態管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落實“四位一體”育人體系,全面提升專業人才綜合素養
為應對人才培養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課程設置與實踐脫節等問題,管理學院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總結出“一體二元三雙四真”的“四位一體”育人體系。“一體”是將教學、培訓、競賽、就業、創業、社會服務融為一體,充分利用高校、企業、社會資源,實現高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多重功能;“二元”指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與培養,建立“知識實踐型”和“實踐知識型”教師隊伍,以教師培訓、企業導師授課講座等多種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師資的動態建設、理論實踐的充分融合;“三雙”是指課堂內外雙任務、校企雙導師、實踐雙平臺,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等多種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組織校內及企業導師定期培訓,依托綜合實驗室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開展實驗實訓和創新創業教育;“四真”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體系設計上,與企業共建課程,突出真實需求、真實項目、真實崗位,用真實績效來進行考評。
實施產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協”多方協同育人機制
管理學院人才培養強調學科融合、專創融合,注重培養復合型、創新型管理人才。以湖北省數字經濟建設和自貿區建設的人才需求為出發點,依托跨境電商學會、實習實訓基地等促進學校與政府部門、企業、協會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真實需求的有效對接,持續為企業穩定輸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同時依托“導師制”,因材施教、分類分層培養,通過產學研聯動培養高質量、高水平、具備綜合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踐行“大思政”育人觀,助力師生成長
一方面,在教學中走出校內“小課堂”,通過社會課堂、實踐課堂等立德樹人。同時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將“學思用”與“知信行”貫通。通過教學、競賽、科研項目等使教師專業能力、學生綜合素養有了明顯提升,構建了師生發展共同體。另一方面,實施“四航”育人工程,促進師生共同成長。首先,學生個人根據學科方向“起航”;其次,通過名師工作室、教學團隊“導航”;再次,在學習成長中由朋輩榜樣、優秀校友“領航”;最后,依托校內外導師團“護航”,培育標志性成果,實現知行合一、思行有道。
經過培養體系的建設和不斷完善,管理學院育人成果顯著。電子商務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行政管理專業獲批湖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電子商務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獲批省級教學團隊,建成了一批國家、省級一流課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系與公共管理系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教師近3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門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和重大公關課題等近20項。教師團隊中有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獲得者,涌現出多位優秀導師。2023年,學生參加“挑戰杯”、電子商務“三創”賽等全國性賽事,獲全國性獎項39項、省級獎項67項,教師指導學生發表多篇SCI、CSSCI檢索論文。在創業實踐方面,指導學生成立創業公司10余家,均已入駐校創新創業基地,運營良好。
“成果導向、四位一體”育人模式實施以來,管理學院多名畢業生進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烽火、武漢保稅區等企業,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教師教學科研成果顯著,社會輻射效果顯著,有力推動了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
(朱湘暉 閆華飛 張宗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