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師范學院堅守師范教育本色,主動服務國家戰略,聚焦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需要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服務邊疆需求,以“服務社會和聚焦社會需求”為問題導向,以“認識邊疆、服務邊疆、愛上邊疆、扎根邊疆”為思想引領,以“創新者、創意者、創造者、創業者”為培養目標,以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為邏輯主線,構建了與大學四年相對應的“四階遞進”全鏈條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凸顯了實踐教學的優勢與特色,提升了學校創新創業育人能力,取得明顯成效。
目標導向、特色鮮明,構建“四階遞進”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為導向,遵循“激發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訓練創新思維—提升‘雙創’能力”的思路,構建了與大學四年相對應的“啟蒙教育+項目培育、通識教育+實踐實訓、專創融合+競賽訓練、實習就業+創業孵化”的“四階遞進”實踐教學體系。
“啟蒙教育+項目培育”實踐教學模塊: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必修課程及創新創業選修課程,舉辦創新創業大講堂、創業沙龍等系列活動。鼓勵學生根據專業實際,選擇科技創新項目、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平臺經濟創新創業項目、“雙創”競賽培育項目等多種形式的自主實踐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實現每名學生參與一個項目。實施創新創業導師制度,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
“通識教育+實踐實訓”實踐教學模塊:開設“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創業基礎”2門通識必修課程、“創新工程實踐”“創新思維訓練與方法”等通識選修課與企業共建課程和駐牡高校共享課程,實現教學全覆蓋。加強課內外、校內外實踐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依托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等,開展創業模擬實訓、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一系列實踐實訓活動。
“專創融合+競賽訓練”實踐教學模塊: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開設專創融合課程,學校通過成立自貿區學院、食用菌產業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學院,結合社會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品牌活動,包括“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周”、文學院“乃寅寫作班”、課賽融合實踐教學活動等,構建競賽實踐育人模式。鼓勵學生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創新創業競賽和學科競賽,舉辦競賽訓練營,提升參賽項目水平。
“實習就業+創業孵化”實踐教學模塊: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根據企業需求和專業崗位技術技能要求,制定實習實施方案,推進實習就業一體化。建立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基地,打造牡丹江師范學院“壹街區”大學生創業園,聯合牡丹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8家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8家社會化創業孵化基地和10家創業培訓基地,組建了“牡丹江市創業孵化基地聯盟”并擔任聯盟組長,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的平臺。通過系列舉措,學校畢業生創業率從2018年的0.01%提升至2023年的9%,2023年創業學生447名。
環環銜接、層級遞進,建立“四位一體”教學支撐平臺
學校打造多元協同、功能齊全的“雙創”支撐平臺,建構了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感知的“雙創”教育啟蒙平臺、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能力的“雙創”教育通識平臺、提升學生競賽活動能力的“雙創”模擬實訓平臺和提升學生實習實踐能力的“雙創”孵化實戰平臺。
建設“雙創”教育啟蒙平臺,依托創狐HiClass移動授課軟件、先天特質沙盤,培養學生基礎實踐感知,解決學生基礎認知和項目技能訓練問題,助力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培育。建設“雙創”教育通識平臺,打造涵蓋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管理平臺、創業基礎實訓平臺、經管實訓中心、創狐創新創業“互聯網+”商業模式實訓平臺等在內的創新創業競賽平臺,激發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和能力。建設“雙創”模擬實訓平臺,依托新道ARE虛擬仿真教學平臺、新道ARE感知設備、虛擬仿真實驗室,打造校企協同的實踐教學體系,賦能學生申請參加國家或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學科競賽項目。建立“雙創”孵化實踐平臺,依托創新創業信息管理系統、多區域觸摸屏查詢系統、園區管理系統、院校智能營銷實訓云軟件系統、創業匯創業服務資源系統等平臺,為學生實習實踐、創新創造提供保障。
思政貫穿、價值引領,構建協同育人的“思創融合”培育體系
學校聚焦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特點,完善頂層設計,構建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總體框架,建設“大課程”、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創新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大力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深耕人文素質教育。將牡丹江師范學院“大荒地精神”、黑龍江“四大精神”、國門教育、教育家精神等深度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活動組織和機制保障等各個環節,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師生受益、碩果累累,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改革取得成效
學校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改革以來,取得了累累碩果。2020年,學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改革獲得黑龍江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校獲評黑龍江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共享型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平臺”。2022年,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榮獲黑龍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3年,學校“壹街區”大學生創業園被認定為“黑龍江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顯著提升。近5年,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生2萬余名,獲國家獎項9項、省級獎項139項;學科競賽獲國家獎項619人次、省級獎項3100人次。涌現出2022年度“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獲得者文竹,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黑龍江省春風十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連坤,中國文化產業學院獎“中國年度網絡文學作家”趙娜等優秀畢業生。
以李樹寶為代表的優秀教師,以“理論學習”為牽引,以“實踐基地”為載體,以“競技比賽”為路徑,以“創業孵化”為突破,探索構建“課堂+實踐+聯賽+創業”全鏈條的體育實踐教學改革新路徑。以校內為教學陣地,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以賽事為練兵高地,實施因材施教,開展分級培訓,定期組織參加校內外各項比賽,學生先后獲得黑龍江省大學生羽毛球比賽冠軍8次。以校外為實踐創業陣地,與牡丹江市體校共建牡丹江市青少年羽毛球訓練基地,創建羽毛球實習實訓基地3個,培養羽毛球教練創業團隊。創業團隊年培養中小學羽毛球愛好者300余名,培養出國家一級運動員2名、二級運動員2名,為羽毛球青訓事業作出貢獻。
(本文系黑龍江省2022年度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委托項目“地方高師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服務鄉村振興研究”[項目編號:SJGZ20220158]階段性成果)
(呂曉芳 李鴻嘉 孫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