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質量切實關乎學校生存發展,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武漢輕工大學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己任,從“評、建、思、改”四個方面,積極探索符合新時代高等教育本科教學高質量發展之路,積極探索培養符合新時代國家戰略需求、社會需求、行業企業需求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提升辦學水平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成效逐步顯現。
一、評。根據國家教育部門新一輪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要求,結合學校推進工科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的實踐經驗,積極探索學?!叭瞬排囵B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2021年以來學校先后制定出臺《武漢輕工大學人才培養質量達成情況評價管理與實施辦法》、《武漢輕工大學產出導向的課程評價辦法》、武漢輕工大學專業建設質量評價標準、武漢輕工大學論文抽檢標準等一系列評價制度和標準,同時積極組織30個專業開展了人才培養目標達成情況、畢業要求達成情況、用人單位滿意度和學生培養質量跟蹤調研評價等,形成了專業建設情況調研分析報告,以便學院持續改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達成情況和專業建設成效等方面開展了學校專業建設質量動態監控評價,形成學校專業建設質量排行榜,以便持續提升專業建設成效;從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實施方案、教案、課程實習實踐、課程考核等方面,開展了基于產出導向的課程評價,以便教師持續改進課程教學導向和實效,進一步健全學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二、建。根據國家“四新”建設、一流專業建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一流課程建設等要求,學校制定出臺《武漢輕工大學關于加快推進新工科專業建設的指導意見》《武漢輕工大學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推進工作實施方案》《武漢輕工大學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實施意見》等文件,立項近40門校級一流課程培育課程、27項校級本科教學成果培育項目和10項校級本科教學質量文化建設項目,組織工科、醫科專業積極開展專業認證,從制度支持、經費保障、管理機制等方面保障教師專心教學、潛心教研、熱心教改,著力提升專業、課程的建設水平。
三、思。根據國家教育部門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指標體系、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學校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達成調研報告等,職能部門認真研究、細致分析,及時召開相關工作的反饋會,反思學校本科教學的短板和不足。
四、改。根據查找的短板和不足,學校積極整改,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本科教育教學水平。依照人才培養達成情況評價報告,學校2022年進一步修訂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專業總學分壓縮至160學分,提高選修學分比例,助力學生個性化發展;調整了課程體系,增加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建議增開的課程學分,開設了貫穿全程的創新訓練課程、學科競賽創新課程等,進一步適應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需求。針對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不夠的問題,學校探索開展教學理念新、教學模式新、教學內容新、考核方式新的“四新”課堂教學,通過以學為主的課程設計、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校企合作重構教學內容、理實一體構建實踐體系、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等方式,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經過學校對“評建思改”體系的實踐,切實提升了專業、課程建設水平,有效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學校的國家級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達到13個;3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專業處于自評階段;獲批國家、省級一流課程41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3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別獎項170余項、省級獎項350余項,2022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90.71%,升學率達到19.03%。下一步,學校要聚焦高質量發展和湖北省教育新格局,堅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魄力和改革的手段,破解學校本科教育教學發展的深層次體制和機制方面的問題,圍繞新一輪審核評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學校本科教學質量提升,以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多成果來滿足師生期盼,切實提升學校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切實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馬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