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農業工程學院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進一步拓展深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構建“134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實效。
一、圍繞“一個中心”,建立良好心理育人氛圍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社會適應力這一中心,定期征集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困惑,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提高學生的自助、互助、他助和求助的知識、態度、行為技能等心理素養,充分挖掘學生心理潛能,制定實施六大舉措,在全校范圍內建立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圍。一是通過積極引導達到陽光心態,二是通過課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通過主動練習和自信認知提升自尊,四是通過運動進行生理調節,五是通過目標引導確定方向,六是通過“六心”(愛心、暖心、關心、熱心、用心、貼心)陪伴學生成長。
二、實施“三全育人”工程,堅持“五育并舉”,全力保障學生心理安全
學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的“三全工程”,貫通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渠道,強化顯隱并舉,把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全體學生,貫穿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全過程,讓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引領學生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各環節,全力保障學生心理安全。一是推進專業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交融滲透。學校面向全體新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同時面向其他年級學生開設戀愛、自我成長、人際溝通等方面選修課,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課程思政作用,推進與第二課堂實踐教育交融滲透,協同育人;二是堅持“五育并舉”,實施“五心五育”隱性涵育計劃,注重隱性涵育,學校每年4—5月面向全體學生集中開展“525”心理健康月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美育、文藝、體育、勞動教育相結合,開展“黨的二十大知識競賽”、“心靈涂鴉比賽”、“戶外素質拓展”、“趣味運動會”、“盆栽認領”等活動,在活動中起到潤人心的良好效果;三是實施心理普測和心理咨詢健心基石計劃,每年面向全體新生開展心理普測工作,建立電子檔案5000余人次,面向不同年級學生定期開展心理安全排查工作。每年心理咨詢工作服務學生500余人次,同時開通校內學生心理援助熱線,線上線下全方位保障學生心理安全。
三、建立四級預警機制,強化層級反饋
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格化建設,學校制定了《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四級網絡管理規定》,通過“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心理健康四級網格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的工作格局,推動各二級學院心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發展。通過四級網絡實施心理健康情況月反饋制度,定期排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問題。
四、確立“四個體系”,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內涵
根據工作實際和學校特色,確立四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涵。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體系,學校將班級心理委員、宿舍信息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納入朋輩隊伍中,定期開展心理朋輩輔導技能培訓和比賽,借用朋輩力量,助力學生自我教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管理教育體系,學校總體層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學生層面成立心語心理社團,借助學生組織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和諧穩定的校園心理氛圍;三是心理危機預防干預體系,學校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機干預管理辦法》、《大學生心理危機轉介單》、《大學生返校心理評估及建議書》、《心理危學生返校評估會議流程》等多項規章制度和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及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建立快速通道,在新生入學、新學期開學、畢業季、期末等關鍵節點及時了解排查學生心理狀況,動態摸排學生心理危機、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做到心理危機早發現、早干預、早轉介、早治療;四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在實踐過程中取得較好成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獲得校內2020年首屆“名課程”立項,教學團隊獲得校內首屆“黃大年教學團隊”榮譽稱號。學校注重教學成效,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出的“12345”教學法獲山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