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始終高舉教師教育旗幟,以教師教育為主業,始終秉承“樹兩代師表、鑄兩代師魂”的使命擔當,始終堅持引領浙江省教師教育改革,加快建設以新師德和新師能為核心的“新師范”,實施“標準化、協同化、智能化”創新模式探索,按照“標準再造、機制創新、監控智治”思路,統籌推進教育研究、教學管理和實踐的深度融合,推動教師教育新模式、新格局和新生態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為浙江省基礎教育質量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賦能助力。
課程結構優化:建立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
以中學教師RPT能力需求為目標,以問題解決、情境分析、項目設計、任務驅動為導向,以課程統整的方式,建立教育基本理論、心理教育能力、教育技術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育實踐能力五大全新的教師教育課程模塊。每個模塊均設有相應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每名師范生至少修讀25學分。大部分選修課實行滾動開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和時間安排自主選修相應課程。設計開發了基于標準的教學技能訓練“短課程”和“短學期”專項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模塊化課程體系、滾動式開課規制和“短課程”與“短學期”專項技能訓練機制,配合四年一貫的教育見習、實習與研習工作,提高了師范生課程修學、教學能力訓練的自主性和針對性,實現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的互動式學與教。
實踐體系優化:突出實踐導向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
圍繞卓越教師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勝任力培養要求,強化支持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的資源開發。浙江師范大學研制了各學科教師教學技能訓練的校本標準體系和教師教學技能訓練示范案例集,編制了教育實習案例分析、教學視頻案例和課堂提問視頻案例。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等專業研制了以實踐取向統整專業能力標準,并且以幼教小教實踐現場為中心實現全程實踐、浸潤養成、多元評價。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師范生教學技能考核標準和達標網絡考核系統,規定達標者方可參加教育實習,通過考核者允許多次考核追求卓越。
浙江師范大學以培養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打造螺旋式提階的實踐教學體系。師范生一年級主要完成基本技能訓練(“三字一畫”、普通話等),二年級完成基礎能力訓練(課件制作、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等),三年級完成綜合能力訓練(模擬上課、即席講演、班級經營等)。每兩學年中間設置專門用于教學技能練習的“短學期”持續強化鞏固教學技能:第一個短學期以見習為主,重點在于體認中學教師的各種能力在具體實踐場景中的運用;第二個短學期以微格教學等實訓為主,重點在于掌握各種教學能力;第三個短學期開展教學技能綜合訓練等,重點在于促進各項教學技能的自然流暢轉換與融通。在四年級開展教育實習與教育研習,綜合檢驗師范生培養質量。
技能競賽優化:打造師范生技能競賽共同體
自2006年起,浙江師范大學每年組織開展全省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加強了省內師范院校之間的交流,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目的,為師范生、職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開辟了一條有效的途徑。此后,廣西壯族自治區(2009年)、湖北?。?010年)、安徽省(2010年)、貴州?。?015年)、內蒙古自治區(2016年)等省份借鑒浙江省模式陸續開展了類似的省級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2019年起,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由田家炳基金會主辦,進一步培養師范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
師德教育優化: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德育能力培養
浙江師范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確立師德教育的首要地位,將提升師范生德育能力作為“新師范”建設的首要目標,教師教育的培養重點從“以德育己”的師德修養轉向“以德育人”的德育能力。強化頂層設計,實施課程思政實踐與改革,研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構建了思政課程、師德課程、專業課程、活動課程“四位一體”、相輔相成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通過全面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豐富德育能力培育形式和內容,構建線上線下呼應、課堂內外結合的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體系,第一課堂開設“師德養成”“教師職業道德”“師魂”“特殊教育概論”等課程,編印《教師職業道德簡明讀本》,開展“行走的課堂”等專題活動,重點抓好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實現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有機結合。(張振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