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萬里學院工程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培養物流工程與管理領域高層次應用復合型人才為核心目標,積極探索做深做實產教融合,以全過程校企融通協作的聯合實踐基地為關鍵載體,探索校企雙向賦能的協同育人培養機制,實現研究生培養與行業產業系統全面的深度合作,在校企共同體的管理模式和導師隊伍的保障下,協作參與培養方案制定、培養模式改革、培養質量評價等全過程,以研究生聯合實踐基地為支點推動專業碩士培養的產教深度融合。
培養定位融通,協同制定“需求導向”培養方案
緊密圍繞區域經濟和物流產業轉型發展的需求,校企協同細化人才培養方向、產業需求、課程體系、職業能力、培養標準等多元要素。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強化培養方向與產業需求對接、培養過程與職業能力對接,不斷推進校企協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專業學習和行業實踐緊密結合,推行專業課程校企聯合授課,以生產實踐項目和學科競賽為載體,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創新創業。同時,將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重視人才思想政治素質培養。
培養過程融通,全程融合“遞進式”培養模式
依托聯合培養基地,強化專業實踐要求,全程采用“一對多”導師制,通過產教深度融合推進“產—學—研—用”優勢資源集聚和協同,構建“四階段遞進,全過程融合”的物流工程與管理專業碩士培養模式。圍繞人才培養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培養方案動態優化、協同式校企導師聯合指導、工程問題導向的項目研究和立體式能力培養等關鍵環節,充分發揮聯合培養基地的組織和保障作用,以及校企在培養過程中的“雙主體”作用,打通物流工程與管理專業碩士培養從學校到企業、從知識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多來源于生產實際或產業需求,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全部合格,82項實踐成果應用于一線企業生產管理。
師資隊伍融通,建立“雙進式”導師交流機制
校企雙方以“雙向多元”為主體,以任務為導向,制定實踐教學教師的遴選、管理、培訓、考核等相關制度,建立“雙進式”教師交流學習機制。對外建立彈性用人制度,強化任務導向的柔性聘用機制,解決企業導師的待遇與保障,吸引企業骨干走進高校;對內將應用能力和實踐經歷視為教師考評重要標準,構建以應用為導向的能力提升機制,以項目驅動青年教師走進行業,通過導師交流進一步推動校企聯動。通過導師隊伍的交流融通,校內導師與基地企業聯合承擔科研項目12項,合作發表高水平論文10篇,研究報告獲采納或批示12份,合作共建省研究生優秀課程4門。同時引入導師動態選聘制,持續優化導師隊伍。
考核評價融通,創新“雙成果”考核評價體系
結合工程管理能力培養特點和目標定位,鼓勵研究生采用調研報告、應用研究、工程設計、產品研發、項目管理等多種形式完成學位論文,推進考核形式多樣化。建立“雙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術論文發表與專利/應用成果采納提出雙重要求。建立校企聯合的“雙考核”主體制度,邀請高校、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研究生專業實踐過程中任務設置、考核機制建立等關鍵環節,協同制定實踐能力考核體系,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與地方產業需求相結合,共同促進所涉及領域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研究生獨立主持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門一般科研項目4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28篇,獲寧波市研究生學術節金獎2項,取得100多項專利、軟件著作權及實踐應用成果,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
管理模式融通,構建“雙主體”協同育人模式
浙江萬里學院聯合中國郵政寧波分公司、寧波豪雅集團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同建設了2個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推進實踐基地有效運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在建設之初即創新基地管理模式,成立校企“雙主體”工作組,構建了頂層設計、日常運行和監督反饋的閉環管理模式。校企聯動強化基地頂層設計,制定基地管理規定、人事聘用管理考核制度、實踐教學細則、聯合課程考評辦法等;管理辦公室負責基地日常運行管理;監督機構負責過程監督、定期評估、糾紛協調等。通過規范組織構架和制度建設,構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多方聯動協同運行機制。
產教融合是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高質量培養的重點,以聯合培養基地為支撐,校企真正系統性多維度融通,切實將產教融合走實走深,高質量培養國民經濟產業所需的高層次應用復合型人才,是浙江萬里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探索出的特色之路。(張昕明 胡玲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