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專訪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東岳 楊雅玲
黨的二十大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對世界有何積極影響?如何繼續走好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就此專訪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
記者:如何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深刻內涵?
陳東曉:回顧世界近現代史,西方列強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損人利己,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們黨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明確提出中國將始終不渝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先后被寫入黨的章程和國家憲法,充分體現了致力于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要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良性互動和互利共贏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主要內涵的新型國際關系,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必須堅守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底線。維護國家利益與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辯證統一的。我國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事關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理應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只有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和平相處。走和平發展道路,以決不放棄正當權益、決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重要前提,也是其有效保障和有力支持;既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對有利國際環境的主動戰略塑造,更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強大的道義力量。走和平發展道路,要求我們在宏闊的時空中把握好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重大命題,在世界大局和時代潮流中把握前進方向、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根據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為什么必須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陳東曉:走和平發展道路首先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的外交政策宗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重要原則。
走和平發展道路植根于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對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自古就積極開展對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對外侵略擴張。21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通了絲綢之路,推動東西方平等開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跡,沿路各國人民均受益匪淺。600多年前,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7次遠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傳播的佳話。
走和平發展道路來源于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和條件的認知。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了宏觀展望。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抓住機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使國家更加富強,使人民更加富裕,要求我們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
走和平發展道路來源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把握。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把握世界發展大勢。中國明確反對“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堅信唯有和平發展道路才是正確選擇。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是根據時代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
記者: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對世界發揮著什么樣的積極作用?
陳東曉:“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關心的重大命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劇,人類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注入了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致力于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積極參與國際安全合作,是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堅持以對話協商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團結、匯聚合力,合作抗擊新冠疫情,共同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
中國秉持可持續發展是破解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的理念,是全球發展事業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中國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增長,近1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我們經過接續努力,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我們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積極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我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攜手各方打造當今世界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我們倡導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開創了發展中國家組建多邊金融機構的先河。我們堅定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與各國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我們構建并不斷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我們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事關人類生存和永續發展。中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不僅認真履行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而且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為維護和建設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積極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方案。面對“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國際公共產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不懈追求。面對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的挑戰,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開辟邁向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康莊大道,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記者:當前階段我國應如何更好地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
陳東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我們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歷史過程,需要國際社會各方力量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個國家說了算的國際秩序。國際社會應旗幟鮮明地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反對意識形態對抗,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
要攜手共建全球發展共同體。當前,全球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經濟復蘇乏力,發展鴻溝加劇,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日益突出。一些國家將發展問題政治化、經濟問題安全化,人為筑墻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造成嚴重沖擊。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要認清世界發展大勢,推動全球發展,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要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將發展置于國際議程中心位置,構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高質量全球發展伙伴關系。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
要攜手共建全球安全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我們要推動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積極參與全球安全規則制定,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推動構建安全共同體,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要攜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家園。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的安全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解決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