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瑋祎,女,漢族,2002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巢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2019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擔任工商管理學院綜合事務部干事,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第六黨支部紀檢委員、班級生活委員;榮獲國家級榮譽1項、省級榮譽5項、校級榮譽18項、院級榮譽6項等榮譽稱號。






由于金瑋祎同學在校外畢業實習,記者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對她進行了采訪。屏幕另一邊的金瑋祎同學優雅自如,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自強。沒有空間限制,記者與她的交談也更加隨心。在深入的交流互動中,記者眼前慢慢呈現出一個不甘失敗、勇于試錯的攀登者形象——金瑋祎。
醒悟 在摸索中尋求自我
迷霧里的我們通常只能看見往前的五米,但只要你一步一步走過這些五米,霧氣就會慢慢散去,方向才會漸漸顯現。
2019年金秋,金瑋祎走進大學校園,那時的她還留著高中時的短發,帶著大一新生特有的那份青澀迷茫與一腔熱血,她想要做些什么,又不知該從何做起。也許是天時,也許是人和,那時沒有疫情管控的煩惱,開學的激動歡樂與中秋節相遇,班上的同學自發組織了一次中秋晚會。在這場小小的晚會上金瑋祎迎來了第一個轉折點。那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她不再等在角落,而是主動去結識新朋友。她也開始有勇氣去做那些未曾嘗試過的事,走上競選班委的講臺,來到學生會的辦公室,她的大學生活就此翻開了新篇章。
“我不愿讓自己再這么沉溺于過去的桎梏中,所以我選擇了往前跨一步,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一步。可能當時抱著一種另類的心態,就是破罐子破摔試一試的那種感覺,我開始競選班委、加入組織,走進了學生會的辦公室。”
但前方的道路從不會順從你的心意延伸。金瑋祎在競選團支書卻意外成為了生活委員,她欣然接受了這一職務。她在面試青協時發現這份工作并不適合自己,她又轉而報名參加學生會綜合事務部干事職務的競聘并順利通過面試。在工作中,她慢慢發現作為學生干部,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同學和老師,有更多平臺展示自己。
大一期末對金瑋祎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忘的節點,扮演不同身份的她,要充分做好時間管理與支配。作為學生會成員,她要負責團總支學生會考評材料整理;作為學生,要去復習期末考試;作為元旦晚會主持人,要完成朗誦、主持,作為團隊成員,要在創新創業大賽項目中出力。“這些事情都比較急,又剛好時間重合。許多事情一起壓到我身上,對于剛入學,沒經歷過這些的我來說,有點沉重了,我不太能接受,感覺有些崩潰,甚至一邊做材料一邊哭,然后堅持去排練朗誦,去寫材料、策劃書,還要找時間去復習。”
在談到結果時,金瑋祎說第一感覺就是釋然,“感謝這段經歷讓自己的抗壓能力有所提高,經過這么多事錘煉之后,我覺得再忙也不過如此吧。”金瑋祎也坦誠道那是她入校以來期末成績最差的一次,因為缺少經驗讓她無法合理分配時間,但她在這些經歷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優勢——演講。
積淀 在錘煉中提升自我
大一的經歷讓金瑋祎找到了努力方向,她下定決心抓住機會,發揮優勢。
大多比賽主要是圍繞著演講展開,演講特長也讓金瑋祎在比賽中取得了諸多成績。“因為這一開始就是一個嘗試,嘗試了之后發現,好像自己演講還不錯,就繼續走下去了。”金瑋祎將發現自己的特長,描寫的風輕云淡,倘若沒有了解到她此前的經歷,可能讓人覺得輕而易舉。
比賽之余,她也不忘去嘗試別的路。
當時,暑期“三下鄉”的一個項目作為校級作品被推選上去,迫切需要一個演講人進行匯報,負責人找到了金瑋祎。突如其來的項目讓她有些慌亂,那時的她還在演講這條路上摸索,并沒有太多經驗與技巧。帶著所有的準備,不料還是在演講中忘了詞,那時的她大腦一片空白,短暫的卡頓后,她堅持完成了這次演講,獲得了二等獎的成績。
盡管結果差強人意,但這件事情還是打擊到了金瑋祎,她也因此暗下決心,要和演講“對峙”到底。
讓她印象深刻的另一次經歷,是她在備考教資的時候,職業規劃設計大賽進入了省賽,需要全力備戰。因為是個人賽,她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由于需要備考,自己不夠自信又因為過于緊張平添心理壓力,比賽成績也未能達到她的預期。這次比賽的失利讓她消沉了一段時間,也讓她自己對于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反思。
兩次不同的經歷似乎在告訴金瑋祎同一個道理:前進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總結經驗與教訓,關注自身的積累。
“在別人都說你不可以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要反觀自己的長處在哪里,如果別人都說你好優秀,你反而要審視一下自己還有哪些短處和不足。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去認識自己,提升自己。”金瑋祎在總結自己這次的表現時,她發現倘若將自己置于一個緊繃的狀態往往能獲得更高的效率和成果。
當然,長時間的高集中狀態也讓金瑋祎感到疲憊。說起學習比賽之余的放松方式,她表示自己最享受和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光,盡管平時自己是獨來獨往,但她也總會向朋友們敞開心扉,和同頻的人在一起總是愉快輕松的。如果說金瑋祎選擇一個人是為了更好地尋找成長的契機,那么朋友身邊的支持和理解則給她帶來更多的可能。
“我被大家認可,也經歷過挫折。我深知沉溺在其中任一方中都是不可取的。如果犯錯了,在下一次看到這個機會時,我會重新斟酌。而這件事情之外,我也在認真地做我其它的事情,彼時彼刻我做的事情我覺得都是我的收獲與積累。”
突破 用自信立臺
大四的金瑋祎,常被周圍人用優秀來概括。
在老師眼中,她一直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能夠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類比賽及社會實踐。同學眼中的她,有責任,有理想,有擔當。作為班級生活委員,對于自己負責的事務積極履行,有條不紊安排好所有事宜。她眼中的自己是一個有明確方向也勇于追求,性格開朗大方,待人友善的女孩。
與此同時,她也來到人生的重要節點:大學要告一段落了,接下來的方向該如何選擇呢?父母的期望是考研考公,身邊有許多人也在考研考公,最初金瑋祎也有過考研考公的想法,在嘗試之后,就果斷放棄了,她很快發現這些好像并不適合自己,也并不是自己內心真正向往的。
她開始展望和尋找未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畫面一轉,金瑋祎儼然成為了一名合肥蔚來汽車的實習生。對此,她笑著說:“我想嘗試不一樣的路,在這里我可以把學習到的理論付諸實踐,說不定能遇到下一個驚喜呢。”在她幽默樂觀的話中,記者看不見她實習辛勞的痕跡,只看見她充滿了自信從容的魅力。
在她受邀給大一新生做的演講經驗分享會上,金瑋祎把“演”和“講”拆開來說:演,是你怎樣把你自己在臺上的狀態呈現給大家。講,是怎么把演講內容準確告知給觀眾。更多時候,演是主要的,講是次要的,在大多數觀眾先關注我們形象語言的前提下,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給自己一個自信的心理暗示,讓觀眾在你的肢體語言中得到代入感從而更好的關注文字內容。在她看來,自信是讓演講充滿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信是長期能力的積累,而不是從一兩句話中憑空獲得的。倘若想要短時間內提升自信,能做到的就是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要知道哪怕是簡單的交談,也只有自己相信,說與別人才會有說服力。
試錯 與天賦相遇
要怎么與自己的天賦相遇,金瑋祎的答案是不斷去嘗試,看哪些路能最快給自己正向的反饋,然后去考慮的是時間,是否熱愛,這條路能否抵抗時間的侵襲。最重要的是,她堅持走在這條路上,她覺得自己的生活變美好了,哪怕更多時候只是一點點,對她來說也是一種正向反饋。
“我們才二十幾歲,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青春的時刻,是我們最該放手一搏的時候,我們本身就走在不斷試錯改錯的路上,更應該牢記試錯的成本要遠遠小于錯過的成本,勇敢地朝著心中所想進發。”誠如斯言,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把事情做好、做對,做事就一定會面臨做錯的風險,做的越多,可能錯的越多,但即便如此,最大的錯還是什么也不做。
想法與行動之間總是有鴻溝,作為學生,我們有著千千萬萬的想法,而這些靈光一閃總會在憂思顧慮中黯淡下來,我們害怕犯錯,也害怕試錯的成本自己無法承受。在我們為自己設限的時候,總有人已經邁開步伐,將靈光一閃的星星摘下。在金瑋祎看來,年輕人應該是充滿朝氣,敢于試錯的。我們深知想法是行動的前提,行動是想法落地的關鍵。兩者缺一不可,試錯是想法也是行動,更是主動提升自己的勇氣。“不站起來才不會倒下,跌倒是一次紀念。”金瑋祎如是說。
“作為一個攀登者,攀登的目的在于爭上,但意義絕不僅限于登頂。那些可以回憶的點點滴滴都會為我們的成長添加養分。”說到這些回憶,金瑋祎表示這些都是她自信的源泉,記載了自己成長的每一個契機。
試錯的本質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追尋,與你的天賦相遇。
“你一定有你某種埋藏在海面之下的天賦,因為退縮埋沒自己的天賦無疑會成為一種遺憾。”金瑋祎說道。而這個找尋的過程也是一場充實心靈,豐富靈魂的自我修行。這場修行中的每一個時刻我們都在積累成長,那些看似平平淡淡的每一秒都會成就我們未來人生的廣度和高度。
山不讓塵,川不辭盈。像高山不拒絕每一粒微塵,河川欣然接納每一滴水珠,我們在試錯的過程中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與天賦相遇,為成就最獨特的自己遠行。
采訪手記:世界是多變的,優秀是相對的。想要在已經獲得一些成績的學長學姐身上尋找借鑒“固定模式”,無異于為小船尋找能固定它的錨,需要反復思考、確認。在與金瑋祎的談話中,記者從她身上真切體會到什么叫作不怕失敗、不甘平庸、自信優雅。金瑋祎坦言自己的未來是莫測的,自己也有過不安,但不變的是樂觀和信心,相信這個時代不會辜負每一個不甘平庸沉淪的趕路人。(文/大學生通訊社記者 徐妍 圖/受訪者提供 初審/郭超 終審/張連福)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