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特邀安徽師范大學團委書記陳驍為全體新生作題為《奮斗,做最優秀的自己》主題報告。報告會由院長陳小舉主持。

在“明理:大學是什么”部分,陳驍系統梳理了從岳麓書院、京師大學堂到與本地淵源深厚的培原書院、皖江中學堂等教育機構的歷史脈絡,深刻闡釋了大學作為文明傳承與知識創新高地的重要作用。他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部署,詳細解讀了當代大學的時代使命與社會責任。
關于“增信:為何讀大學”,陳驍從新生常見的學業與人生規劃困惑切入,指出大學教育的根本價值在于系統塑造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與精神氣質。通過講述楊振寧、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報國事跡和航天員桂海潮等新時代楷模的成長歷程,他生動詮釋了大學在引導學生超越“小我”、成就“大我”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在“力行:大學怎么讀”環節,陳驍提出“五問”的方法論,即問大勢、問初心、問興趣、問目標、問付出,并結合生物與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特點與發展前景,具體闡釋了交叉融合領域的機遇與路徑。他還以安徽師范大學倡導的校園文化為例,鼓勵新生積極參與“運動、讀書、交友”等常態化活動,構建“單周文藝活動、雙周體育鍛煉”的健康生活節奏,實現全面發展。他還系統闡述了大學四年的階段性任務:大一重在適應與探索,大二側重深化與實踐,大三關鍵在于選擇與聚焦,大四則需全力執行與過渡,為新生提供了清晰的學業發展框架。
圍繞校園文化與成長平臺,陳驍重點介紹了安徽師范大學“花津大講堂”等品牌活動的建設成效。該平臺通過邀請“量子科技”先行者郭光燦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院士、“英雄航天員”王亞平、奧運冠軍鄧琳琳等各界名家與英雄楷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有效拓展了學生視野,以榜樣力量引領青春成長。
報告最后,陳驍以“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勉勵全體新生堅守理想信念與家國情懷,不畏困難、錘煉能力,以奮斗之姿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答卷。
整場報告內容翔實、邏輯清晰,在現場學子中引發強烈共鳴。與會新生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報告為指引,合理規劃學業,砥礪奮進,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文/晁天彩 圖/柳國磊、許耀武 初審/束道兵 復審/張凌 終審/郭超 發布/崔蘇如)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