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部署要求,7月1日至3日,巢湖學院組織開展“補足短板弱項,提升教師素質”思政課教師校本專題培訓,通過專家講座、名師示范、學情研討、教學實戰等多元化形式,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政治素養和教學能力。學院全體教師參加培訓,共同探索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路徑。
專家講座:深化理論武裝,拓寬理論視野
本次培訓立足新時代思政課建設要求,圍繞鍛造“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目標,精心設計培訓內容。培訓會上,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院長張軍教授作《網絡社會演變中的輿情風險及其治理》專題報告,圍繞快速崛起的網絡社會、網絡化時代的網絡輿情演變、網絡輿情引發的社會風險、網絡輿情風險的治理路徑等,結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網絡社會輿情演變規律及治理策略,提升了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

中國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魏榮教授以《推進課程改革 打造思政“金課”》為題作專題報告,立足于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系統闡釋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關鍵路徑,并分享如何基于認同底層邏輯打造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金課”,拓寬了思政課教師的理論視野。

名師示范:學習名師風采,提升課堂質量
為強化教學實踐能力,培訓設置教學觀摩與示范環節。全體教師集中觀摩第六屆、第七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思政組一等獎獲獎教師的教學視頻,包括天津大學趙冶、湖南師范大學邢鵬飛、石河子大學王維、上海大學張青子衿等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各教研室結合觀摩內容,圍繞“如何增強思政課吸引力”“如何優化教學設計”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學院還特別邀請安徽省第六屆青教賽文科組一等獎獲得者郭華老師進行現場示范教學。郭華以《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鋼琴演奏中的情感抒發》為題,生動展示如何將藝術案例融入思政教學,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她結合自身參賽經驗,從選題設計、學情分析、課堂互動等方面與青年教師深入交流,為提升思政課教學藝術提供了寶貴借鑒。

學情調研:把脈學生需求,優化教學策略
思政課要真正入腦入心,必須精準把握學生思想動態。為此,培訓邀請機械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融作《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特點與思政課教學策略》專題報告。李融結合學校近年學情調研數據,分析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習慣、價值取向和學習需求,建議思政課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增強課堂互動性,使理論講授更貼近學生實際。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楊芳在《親師信道——關于思政課教師職業的思考》專題報告中強調,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做“經師”,更要做“人師”,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教師職業,敬畏三尺講臺;要常懷“進取”之心,練就扎實本領,克服本領恐慌;要常懷“變革”之心,創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要常懷“育人”之心,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全面發展;要常懷“感恩”之心,堅持團結協作,不忘砥礪前行。以堅定的信仰感染學生,以深厚的學理說服學生,以高尚的人格引領學生,真正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教學實戰:加強實踐指導,提升教學實效
為提升培訓成效,培訓設置“教學人人過關”環節,要求每位教師進行10分鐘教學展示或說課,由教研室集體評議,幫助教師查缺補漏、優化教學。參訓教師表示:“這次培訓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特別是教學展示環節讓我們在實戰中發現問題、改進方法,收獲很大。” 他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培訓為新起點,持續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研究,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創新,用心打造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實效的思政“金課”,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智慧和力量。


此次培訓是巢湖學院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完善思政課教師培養機制,通過常態化開展集體備課、教學競賽、課題研究、實踐研修等方式,持續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育人能力。
(圖、文/黃欽 初審/石慶海 部門審核/楊芳 終審/張連福 發布/樊振華)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