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群芳,女,漢族,1998年7月出生,共青團員,文學傳媒與教育科學學院17級廣告學專業(yè)學生。在2020年研究生考試中,成功考取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專業(yè)。
在沒采訪之前,對于這位素未謀面的學姐有著滿滿的期待,我希望通過這次采訪能把學姐的成功經(jīng)驗記錄下來,同時也讓自己對生活、對學習、對未來有所啟發(fā)。

心中有丘壑,眉目顯山河
繁華過后總是空,洗盡鉛華方為真。漫漫人生路,遍歷數(shù)十載,歲月從不留人,此生須盡歡。“我大一大二的時候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按部就班地過完了兩年,在班級也只能算是個小透明。”羅群芳的大學生活無疑過得很真切,她從不給自己太多壓力,生活應(yīng)該多的是享受。但就是她口中如此“小透明”般的人物,最終實現(xiàn)了她的大學目標。人生從來都難以下定論,命運必須由自己書寫,目標只有一步一行,才能抬手觸碰。在羅群芳定下考研目標的那一刻,她便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可以說學姐的大學四年玩得很開心,也拼得很盡興,最終也成功實現(xiàn)了她的逆襲。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方風。”這種頑強又執(zhí)著的品質(zhì)在羅群芳的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大三定下考研目標開始,她每天五點半起床,不到六點鐘就會準時出現(xiàn)在圖書館,一直學習到圖書館閉館。立下目標往往很容易,難的是長此以往的堅持,考研的幾個月里,羅群芳每天如此,從未懈怠。她說:“我沒有別人聰明,所以只能比別人勤奮。”也正是因為這種信念促使她不斷前行,從未放棄。
楓葉經(jīng)霜艷,梅花透雪香。羅群芳將歲月漫長都書寫成細碎的星光,她不負每一日,不負每一刻。她回憶起疫情期間,圖書館的座位由原來的六人位變成間隔的四人位,座位數(shù)量驟減,同一時間預約座位的同學太多,一瞬間選座系統(tǒng)就崩潰了。“那段時間如果搶不到座位,只能找個角落看書,冬天時常會凍得瑟瑟發(fā)抖,但是也從未想過放棄。”
羅群芳一直強調(diào)看書的重要性,她認為書籍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面,開拓我們的眼界。在談到考研學習方法時,她強調(diào)看書是有方法的。“首先是要掌握基礎(chǔ)知識和專題熱點,之后要理解性的看書,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去背誦。”對于書本的選擇,她強調(diào)要多看與專業(yè)相關(guān)的書籍,同時還要邊看書邊做筆記。“在看書的時候,我首先會查閱作者的生平,然后全書通讀一遍,再標出可能要考的知識點,最后做筆記。”當羅群芳從書頁上抬眼,合上書本依然感覺到,在書的字縫里總有夢的發(fā)生,在那里,視野不再受限,思想可以自由流動。
吹滅讀書燈,一身滿是月
赫胥黎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羅群芳每天都把自己的二十四小時安排得滿滿當當。她每天5:30起床,上午背書,先花一小時背誦英語單詞,花兩小時背誦專業(yè)課基礎(chǔ)知識,再用兩個小時背誦專題熱點,下午從一點開始刷政治題,然后各用兩個小時寫英語和背誦專業(yè)課,從晚上七點開始練習實務(wù)和論述題。“我在第一個月先是學習基礎(chǔ)知識,打牢基礎(chǔ),再用一個月學習重點知識,把知識徹底吃透,之后的時間就開始做各類題目,查缺補漏。”深夜的挑燈和清晨的翻書聲,讓羅群芳在一個人努力的時光里更加篤定。她堅信,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經(jīng)拉開,就一定要積極的演出;既然腳步已經(jīng)跨出,風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已把希望播在這里,就一定要堅持到勝利的謝幕。最長的路也有盡頭,最黑暗的夜晚也會迎接清晨。
《塵曲》中有句話:“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羅群芳一直勇敢地走下去,不動聲色地成長,想讓父母過得更好,想讓夢想擲地有聲,想讓愛的人不失望。她始終告訴自己要依靠自己,少一點矯情,多一些努力,永遠在路上,更好地奔向未來。考研這段漫長的旅程,她也有過彷徨、失落、疲憊,但最終還是會昂首闊步前行。“記得有一段時間特別累,感覺自己沒有什么進步,腦海里萌生了想要放棄的想法。不過那時在學校官網(wǎng)和公眾號上看那些考研成功的學長學姐的事跡,他們的事跡激勵了我,讓我堅定地走了下去。”現(xiàn)在的羅群芳很感謝當時咬咬牙堅持下去的自己。那些走過的路,那些笨拙而緩慢的生長,會讓生活變得獨立而豐富;那些咬牙堅持和日日錘煉,那些身體與心理的疤痕,會成為羅群芳賴以戰(zhàn)斗的力量。
露珠,顫顫地凝結(jié)在青春荷葉之上,透明、含蓄而獨立。羅群芳就似這玲瓏剔透的荷上露,晶瑩可親,折射著美的模樣。羅群芳的性格偏外向,她經(jīng)常會找時間和那些考研成功的學姐學長聊天,從她們那里汲取考研經(jīng)驗,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同時,她也會積極和專業(yè)老師溝通交流,“我們廣告專業(yè)的老師都非常認真負責,考研中的困惑,老師都會耐心地給我解答。”江河把我們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給我們帶來明媚的早晨,這些生命中的人,把羅群芳引向壯麗的人生。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一句話:“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羅群芳告誡巢院學子:“作為一名大學生,不能虛度這四年的珍貴時光,在年輕的時候拼搏奮斗,不要讓自己的大學生涯留下遺憾。”在巢湖學院的四年里,羅群芳對學校有著深厚的感情,臨近離別也滿是不舍。“這里有我親近的朋友,敬愛的老師,我們在夏天遇見,又要在夏天告別。”羅群芳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份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在下一次見面的時候,可以鮮活又明亮。
采訪手記:破繭成蝶,是生命狀態(tài)的飛躍,為了這種飛躍,蟲兒們將自己捆綁,靜靜的在繭中朝著夢想的狀態(tài)努力蛻變,最后聚集全部能量,忍著巨大的疼痛撕裂外殼,沖破出去。在我看來,羅群芳就是這只拼盡全力為夢想而奮斗的蟲蛹。我們都應(yīng)該像她一樣,做個內(nèi)心陽光的人,堅強向上,靠近陽光,成為更好的自己!(文/崔文志、徐紫瑩 圖/受訪者提供 審/朱玉票)
- 分享到:


 
			
		





